中新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探月工程的“神經中樞”
——訪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中新社記者 沈晨
10月1日晚,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北郊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這里既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飛行控制中心,也是探月工程的飛行控制中心。
2007年10月,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領航嫦娥一號,完成奔月之旅,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奔月夢想。如今,他們再擔重任,承擔著嫦娥二號任務的飛控決策、軌道控制、數據分析處理、應急控制,以及衛星繞月飛行后的長期管理。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嫦娥二號測控通信系統指揮長朱民才介紹說,飛控中心成立于1996年3月,先后完成了神舟一號至神舟四號四次無人飛行、神舟五號至神舟七號三次載人飛行以及中國首次繞月探測飛行控制任務,先后突破十多項關鍵飛控技術,測控成功率達百分之百。
朱民才告訴前來采訪的記者:“嫦娥二號衛星是一顆二期工程技術先導星,它的任務是為嫦娥三號探路,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與嫦娥一號相比,這次任務的飛行控制難度更大,對控制的精度要求更高,對我們的挑戰前所未有。”
朱民才表示,在嫦娥二號任務的實施過程中,作為探月工程五大系統之一的測控通信系統,是衛星與地面聯系的唯一紐帶。飛行控制工作,就是通過這一紐帶,來判斷衛星的飛行狀態和工作狀態,控制衛星完成預定的飛行任務,進行各項科學實驗,確保成功發射,準確入軌,有效探測的目標。
朱民才指出,此次執行嫦娥二號飛控任務,有兩大特點,一個是險,一個就是難。
“險,就是飛行控制過程中三次主要的控制風險大,一次是中途修正;第二是近月制動;第三個就是15公里近地點控制。”
“難,就是衛星地月轉移軌道和確保衛星軌道精度等方面有難度。”
盡管挑戰前所未有,朱民才仍然對完成任務充滿了信心。
他說:“經過多年科研和工程實踐的鍛煉,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逐步形成了‘團結協作、集智攻關、開拓創新、拼搏奮進’的學術氛圍,建成了覆蓋航天測控通信領域、結構合理的學科專業體系,培養和造就了一支矢志航天、無私奉獻、勇于創新、善于攻關的科技隊伍。”(完)
![]() |
【編輯:唐偉杰】 |
![]() |
專題:嫦娥二號發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