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 北京如何治堵
有學者認為,北京近年的實踐證明,乘客低票價、政府高補貼、公交高投入對公交發展功不可沒。
機動車應該發展還是限制?
【正方】
徐長明(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部主任):出行機動化和汽車大規模的家庭普及,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過程伴隨著重工業化和城市化,汽車會大規模地普及。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館長):買車是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人們的愿望,這個夢想沒法剝奪。
【反方】
鄭也夫(北京大學教授):我從1994年起就反對發展私車,至今觀點未改。為了給機動車騰出更多空間,我們城市的街正越來越多地變成路。我覺得沒車開挺好,省錢、省時、省心。
優先發展公交的效果如何?
【正方】
郭繼孚(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本著設施用地優先、投資安排優先、路權分配優先和財稅扶持政策優先的原則,北京公共交通在這兩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北京公交出行占比近40%,公交投資的比例在“十一五”期間預計將超過50%,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交通擁堵狀況。
【反方】
徐康明(上海城市交通咨詢專家、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教授):如果沒有北京市大力發展快速公交系統的戰略舉措,目前的交通狀況肯定達不到現在的水平。同時也必須看到,如果常規公交服務水平在今后幾年得不到改善,很可能在未來客流轉化或者是出行比例轉化上,會損失公交出行比例,小汽車的出行比例將增加。北京今年開始已經有這樣的苗頭,需要引起重視。
公交票價低不低?
【正方】
陸錫明(上海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北京近幾年的實踐證明,乘客低票價、政府高補貼、公交高投入對公交發展功不可沒。
【反方】
閻曉明(人民日報社北京分社秘書長):北京發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是非常惠民的,但它沒有解決北京出行結構問題。我認為,公交的發展僅僅從惠民和滿足最低收入人群的角度來考慮可能行不通,可達、易行才是公交最根本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人得到實惠。
聶大華(北京市政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北京地鐵的票價可否與地鐵的使用時間、行駛里程掛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通流量停留。
限行是取消還是擴大范圍?
【正方】
李少華(北京市政協常委、工商聯副會長):鑒于當前北京嚴峻的汽車擁堵狀況,我認為應該把目前一周限一天的政策改成像奧運期間那樣分成單雙號并固定下來,包括休息日和節假日。因為現在經常是禮拜六、禮拜天出去的時候比上班時間還堵。
【反方】
南辰(新華社《南辰觀察》撰稿人):要保護汽車家庭的基本權利,包括財產使用權。如果用行政手段去限行,公民的財產使用權就打了折扣。我認為在“十二五”期間,北京在經歷了奧運以來的三輪限行之后,已經給軌道交通的發展爭取了一定的時間,軌道交通網也達到了一定規模,這時候要逐步恢復對汽車家庭權利的尊重,這種尊重是跟社會法制化的進程接軌的。
![]() |
【編輯:馬學玲】 |
![]()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