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嘉興選拔干部要曬家庭背景 防"官二代""富二代"

2010年11月30日 08:29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畢傳國繪(人民圖片)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丈夫:嘉興市電信公司職工;女兒:小學學生;父親、母親: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十八里橋村務農。”“妻子:嘉興市輔成小學教師;女兒:幼女;父親、母親:嘉興市秀湖區亞都社區居民。”……

  這是最近浙江省嘉興市公開選拔副處級領導干部預備人選公告中公開的部分內容。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公告中首次曬出了這15名擬任提拔干部的家庭成員情況。此舉一推出,立即引來社會廣泛熱議。

  打破身份壁壘

  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兩新”組織中選拔人才

  嘉興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之一,社會發展水平列居浙江省前列,也是浙江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今年7月,嘉興在全市范圍內啟動競爭性選拔干部工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嘉興第一次專門面向全市年輕干部專項公開選拔一批副處級領導干部預備人選,競選對象主要是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75后”、“80后”年輕干部,以解決市年輕干部儲備不足的問題。

  此次選拔干部的另一個亮點是打破類別界限,突破身份壁壘。改變體制內選人做法,拓寬選人范圍,15名副處級領導干部預備人選面向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市級國有集團公司、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以上新經濟組織、民政部門登記在冊社會組織符合條件者。

  15名副處級領導干部預備人選,全部向企事業單位符合條件的人員敞開,社會反響熱烈。196名符合條件的報名者中有6人是大型國企的現任中層正、副職負責人,3人為新經濟組織領導,15人為新社會組織人員。

  公示家庭背景

  是對干部更深層的監督,也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手段

  從7月開始到11月結束,歷時3個多月,通過動員、報名、審核、筆試、面試、調研、考察、任用等8個階段,共有15名干部成為副處級領導干部預備人選。整個過程始終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真正達到了公選效果。

  按照慣例,這15名副處級領導干部預備人選需向社會公示。

  從目前全國各地競爭性選拔干部工作的情況看,還存在干部群眾信息掌握不夠全面的問題。特別是對擬任提拔干部家庭成員信息不夠公開,會導致干部群眾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猜忌。

  嘉興市委組織部部委會一致認為公眾對干部選拔工作心存疑慮,并不在于其該不該位居要職,也不在于是否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而在于其從政之路是否符合程序正義,是否公開透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要進一步增強競爭選拔干部的公開性、科學性和透明度,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向社會公示選拔干部預備人選的家庭成員情況。”嘉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立平向嘉興市委匯報。經市委研究,決定以此為契機,大膽創新實踐,公示干部的父母、配偶從業以及子女就學等直系親屬的基本情況。

  在公示前,嘉興市委組織部充分聽取了各方意見,特別是15位最終人選的意見。大家認為,公示干部家庭成員情況,是對干部更深層的監督,也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手段。最終入圍的副處級干部預備人選也表示,這樣做并無不當。當然,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保護干部部分隱私,在公示中,沒有公布其家庭成員的具體姓名。

  公眾力挺創舉

  有利于提升干部信息的透明度,更好地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

  11月6日至12日,《嘉興市公開選拔副處級領導干部預備人選公告》在嘉興黨建網“紅船網”面向全社會進行了為期7天的公示。擬任提拔干部家庭成員基本信息的公示,迅速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

  有網民表示,“確實應該這樣做,在我們地區,父親當局長女兒當科長,妻子在丈夫直接下屬單位工作的情況比較突出,群眾意見很大。”有網友評論,“對擬任提拔干部的個人及家庭情況,組織部門如果刻意回避,或是遮遮掩掩,不僅達不到‘保密’的目的,反而會激發人們去‘人肉搜索’。嘉興的做法不僅徹底‘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而且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人民網網友評價說:“嘉興的這一做法在全國尚無先例。將后備干部家屬的身份、職業等信息,也納入干部任前公示的范疇,堪稱一個進步。既有利于推動任前公示制度本身的不斷完善,也有利于提升干部信息的透明度,更好地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至少,有了這樣一個公示內容,此前在許多地方干部選拔過程中出現的‘官二代’質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化解。”

  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學副教授解志勇認為,公示擬任提拔干部家屬身份的更大價值還在于,它通過增加官員個人信息公開的內容,實現了對官員隱私邊界的收縮,并在無形之中再次宣示了這樣一個基本的現代法治理念:在公共利益面前、在監督制約權力的根本法治原則面前,作為掌握公權力的政府官員,其個人隱私決不能與一般民眾等量齊觀,而必須做出必要的讓渡。否則,官員一面希望執掌公權,一面又不愿意犧牲部分個人隱私權,那么,被犧牲的就必將是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

  北京律師杜鳳濤說:“嘉興做了一件別的地方不敢做、或者沒勇氣做的事。希望曬干部家底這樣的創舉盡快形成制度,在更大范圍推廣。”(記者 袁亞平)

參與互動(0)
【編輯:劉羨】
    ----- 國內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