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昌十二月八日電 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風云二號”D星側記
作者 胡建兵
九年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火箭,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的首顆衛星。
兩年前,“長征三號甲”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顆業務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送入預定軌道。
今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一次迎來“風起云涌”的使命——發射“風云二號”D氣象衛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負責人介紹說,此次發射“風云二號”D氣象衛星,試驗組織模式新、技術狀態變動大,為確保衛星、火箭、地面設備接口匹配、工作協調,該中心按照衛星、火箭狀態變化,組織技術力量對三百多個接口一一核算,星箭進場后再次組織檢查復核,確保各類設備設施工作狀態準確。
被發射測試科研人員稱為“嬌小姐”的“風云二號”D氣象衛星,對“閨房”條件要求極高:溫度必須控制在二十攝氏度,誤差不能超過正負零點五攝氏度,濕度必須在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四十五之間。然而, 十到十二月發射場區的氣候復雜,忽而日曬地烤、熱浪灼人,忽而寒風驟起、冷雨瓢潑。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勤務保障系統經受著巨大考驗,為此,擔負勤務保障任務的地面站技術人員“連軸轉”,對衛星廠房施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監控,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火箭測試中,參試科研人員嚴格按照“五條歸零標準”辦事,講科學不憑經驗,講原則不留情面,嚴把產品質量關,為保障任務百分之百成功打下堅實基礎。箭體動力室的小伙子利用八天時間,對一百零四根常規推進劑加注軟管和溢出軟管逐一進行嚴格的水壓試驗,淘汰了八根不合格軟管,并對通過試驗的九十六根軟管注上明顯標記,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
為順利實施“風云二號”D氣象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周密計劃、統籌安排,從解決執行發射場最急需、最關鍵的技術質量問題入手,短短數十天里,完成火箭常規燃料貯罐與加注泵更新,空調系統與常規加注系統改造,發射塔架平臺、擺桿、行走機構液壓系統檢修等二十多項發射場區改造工程。同時,采用靜態檢查與動態測試相結合、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規范設備維護保養,保證場區各種設備設施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發射測試站控制室的一位技術骨干僅“風云二號”D氣象衛星任務,所做的各種筆記、日記就達厚厚兩大本十多萬字,正是這種較真勁兒,確保本次發射整個星、箭測試沒有發生一起誤指揮、誤操作、誤動作。另據統計,為了“風云二號”D氣象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僅發射站科技人員就有四千二百人次累計加班兩萬四千多小時……
有耕耘就有收獲,付出努力就會得到回報。今天,在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陣地動山搖的轟鳴聲中,“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風云二號”D氣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