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人民日報時評:“茶水發炎”折射機制有“病”
2007年03月26日 11:19 來源:人民日報

  以“茶水”冒充“尿液”,到10家醫院“看病”竟有6家驗出“發炎”,5家共開出1300元的藥物。某媒體記者以此方式暗訪“院風”的新聞,近來廣受關注。這種發現問題的“方式”是否有違道德暫且不論,但令人尷尬的結果卻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醫德”的熱議。

  茶水也“發炎”,如此近乎黑色幽默的事實,勾畫出我們的“醫德滑坡”已經到了何種地步,也生動地說明了“看病貴”的個中奧秘。但“茶水發炎”的背后還不僅僅是“醫德發炎”。聯想起此前屢屢推行的“藥品降價”之舉,茶水“發炎”的案例其實更形象地說明,消除醫院的趨利動機才是解決看病貴的“根本”。審視“茶水發炎”的醫德缺失,“以藥養醫”的體制之“病”恐怕才是更深層的原因。

  一直以來,從國家發改委20余次降價、推行藥品招標采購,到整頓藥品購銷秩序、打擊藥企“藥品替代”等行為,解決“看病貴”往往在“降低藥價”上下功夫。然而,結果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醫院的藥并沒少開,老百姓看病依然覺得貴。究其原因,正在于此……

  驗出“發炎”只是手段,“開藥賺錢”才是目的。據悉,那10家醫院中,有4家民營醫院、6家公立醫院,公立醫院中有4家還是省級醫院。其中,驗出茶水“發炎”的醫院不僅超過半數,而且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均有,可見當前的醫院“趨利風”之盛行。這雖屬個案,卻并非偶然。

  “以藥養醫”是目前醫院的最主要補償渠道,通過15%的藥品加價率,以彌補政府財政投入不足和醫療服務價格過低的缺口。調查顯示,目前藥品收入平均占到公立醫院總收入的50%左右,一些中小型地方醫院甚至高達70%。

  這樣的機制意味著,藥費越高,從加價率中抽取的金額越多,醫生收入、科室收益、醫院效益才有保障。于是,利用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醫院的濫檢查、大處方屢禁不止。患者成了醫院的“取款機”,沒病看成有病,小病看成大病,“茶水也就發了炎”!翱床≠F”成為“頑癥”。

  在“以藥養醫”機制的名義下,醫院成為難以監管的模糊地帶,往往對其“濫檢查、大處方”不覺有愧,反而“理直氣壯”。同時,滋生出醫藥合謀抬高藥價、產生回扣提成等腐敗現象,傷及群眾利益,損害政府形象。

  更讓人憂心的是,“以藥養醫”機制改革的滯后,正抵消著其他醫藥體制改革帶來的成效:藥品不斷降價百姓卻難見實惠,藥品招標采購屢被扭曲,醫藥流通機制改革困難重重,“雙向轉診”難以開展,醫保資金面臨巨大浪費……

  改革“以藥養醫”機制,體現醫療機構的公益性質,必須強化對醫院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有研究顯示,每增加對醫院100元的外部投入,可以減少社會666元的藥品費用負擔,這意味著眾多民眾將由此受益。

  在中央高度重視民生的情況下,“以藥養醫”機制確實應當及早提到改革日程上來了。否則,不僅“看病貴”的民生之苦難以化解,類似“茶水發炎”的醫德喪失鬧劇恐怕也難禁絕。(王淑軍)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