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國經濟時報》報道,就在中央三令五申嚴查地方違規修建“豪華衙門”之時,湖南衡陽市石鼓區卻占地400多畝,投資1個多億,建設“三湘第一區政府”——區委、區政府新機關大院。
投資1個多億修建“豪華衙門”,筆者不禁對石鼓區的財政狀況好奇起來。據悉,石鼓區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弱區,2006年可用財力只有6000萬元,在湖南算“窮”區縣,剛從“要飯財政”過渡到“吃飯財政”。一個“吃飯財政”的窮區竟然如此大手大腳,不禁讓人嘆為觀止。據了解,石鼓區有近600名公務員,加上1000多名教師和退休老干部,因為建設“三湘第一區政府”,都沒有加薪。
筆者發現,不僅石鼓區,在中國很多地方似乎有一種規律性的東西存在,那就是很多豪華辦公樓都是“因窮而建”——在一些相對落后的地區,越窮越大方,結果是越建越窮。
據6月1日《人民日報》報道,中央紀委通報了幾家違規修建辦公樓等樓堂館所的典型案件,其中有河南省濮陽縣違規修建辦公樓及領導干部住宅樓,山西省糧食局違規修建培訓中心及“糧神殿”,甘肅省蘭州市財政局違規修建綜合辦公樓,山西忻州煤礦安全監察局違規修建辦公樓。這些地區,似乎都算不上發達,財政更說不上寬裕,但出手卻如此大方,這很耐人尋味,往細里分析,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一個地區的發展,其決定因素不外乎基礎、資源、資金、人才等,在現階段,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發展理念。石鼓區負責人稱,區政府新址搬遷是個“富民工程”,將來可以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惠及全區百姓。建衙門,富人民——從這番話中我們已經看出,該區領導人的發展理念出了問題。也許,正是這理念的差別,才導致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滯后。建起了“三湘第一區政府”,不僅改善了自己的辦公條件,而且還能算做政績——這就是典型的“因窮而建”。無論“豪華衙門”是“因窮而建”,還是“因建而窮”,都是科學發展觀缺失的必然結果。
今年3月份,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現在,不少地方、部門和單位講排場,比闊氣,花錢大手大腳奢侈之風盛行,群眾反映強烈。這種不良風氣必須堅決制止”。筆者相信,豪華建設之風能剎,可一些地方官員不正常的發展觀、政績觀該如何遏制呢?只有動真格的,下大力氣查處,才能扭轉這種歪風。也只有這樣,才能除去某些干部頭腦里不健康的意識。 (作者: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