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八月八日電 一九四七年,中國第一個省級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此后,中國又相繼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
一九五四年,“民族區域自治”被寫入中國憲法。之后,中國又陸續頒布了《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規章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中國的三大政治制度之一。
中國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漢族人口眾多,少數民族地大物博,漢族與少數民族地區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
截至目前,中國共建立了一百五十五個民族自治地方,包括五個自治區、三十個自治州、一百二十個自治縣(旗)。
在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中,有四十四個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其總人口的七成一。民族自治地方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六成四多。同時,中國還建立了一千一百七十三個民族鄉,作為民族區域自治的重要補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