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網上傳言由于受今冬雪災影響,今年長江流域很可能發生大洪澇。與此同時,湖北省一水利專家稱,因距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時間剛好10年,要特別重視今年長江防洪工作。晨報記者昨日就此說法向災害專家求證,中國災害防御協會災害史專業委員會主任高建國表示,本次雪災雖然嚴重,但尚不至于導致長江大洪水。湖北省水文水資源局局長虞志堅昨日亦對網絡傳言進行了回擊。
網上傳言:雪災將引發長江大洪水
今年1月10日開始襲擊我國南方地區的特大雪災,災害引發的后續問題引起各界關注。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北一水利專家在湖北省水利局長會議上表示,“長江水利委員會和湖北省水文部門均預測,今年長江流域很可能發生大洪澇。特別是今年距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剛好10年!”
該報道同時稱,廣東水利廳也指出,廣東四大流域今年發生水災的可能性很大。廣東今年初遭遇的冰雪霜凍災害,將可能對廣東今年發生暴雨洪水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中小流域很可能發生大洪水。
專家解釋:雪災帶來的水量其實很少
長江流域今年真的會發生大洪水嗎?昨日下午,中國災害防御協會災害史專業委員會主任高建國表示,“從降水量看,本次雪災很難引發大洪水。”
高建國說,本次雪災在南方地區比較罕見,持續時間也特別長,“但總體降水量不大,主要的災害是冰凍所致。‘北方怕澇、南方怕凍’是災害史常識,雪花中的水含量并不大———盡管積雪在短時間內顯得厚,但其融化后的水量是很少的。降雪在電線上、土壤中結冰,其引發的損失是最嚴重的。但是這些固態水融化后,已經逐漸滲入地下,并不會引起洪水。”
湖北省水利部門提供的資料也顯示,1952年至2007年,武漢地區共發生11場連續集中降雪。對這些年份梅雨量、汛期降雨總量、長江及漢江主要站點最高水位進行的分析表明,長江、漢江大洪水與當年降雪無直接聯系。據了解,在11個降雪年份中,長江中游、漢江中下游地區水文、氣候呈現三個特點:梅雨期降水量偏少、汛期降雨量基本正常、長江中游、漢江中下游主要水文站點最高水位均處于多年平均值附近。歷史上長江、漢江發生大洪水的年份,降雪時間跨度都很長,不同于今年初連續20天集中降雪。
防患未然:災后“鏈式災害”應關注
高建國認為,“雪災引發大洪水”的說法雖然缺乏科學依據,但其反映出的人們在雪災后的緊張心態值得關注。而雪災引發的其它的‘鏈式災害’值得我們關注。
據介紹,重大自然災害過后,往往會引發“災害鏈”。“以這次雪災為例,雪雖然融化了,但農作物因此大面積減產,森林的損失也很嚴重———一些地方多年來的綠化成果因此白費了。由于松樹在凍害中大量死亡,導致全國幾十家松香工廠停產,這也會引發后續產業的原料缺乏,導致更多問題。雪災引發的冰凍導致各省路面受損,其帶來的維修費用也十分驚人。”
高建國透露,針對社會在雪災中暴露出的防范問題,中國科協將于本月在京組織“災害鏈沙龍”,30多名專家將就雨雪冰凍災害后效進行專題討論。(郭翔鶴)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