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筆者在廣州軍區某部獲悉,該部400名新兵進行3個月基礎訓練后,將再進行為期近10個月的集中強化訓練,而后于明年初分配到專業分隊。
該部擔負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任務,每名官兵不僅要練就上天、遁地、入海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呼聯三軍的本領。對于該部新兵而言,3個月基礎訓練很難從真正意義上達到打牢基礎的效果,而匆忙下連與老兵混訓如同煮一鍋“夾生飯”,不僅訓練“火候”難以掌握、浪費組訓資源,而且有可能事倍功半,影響全年訓練進程。
“基于這些因素,我們探索適合本部隊自身特點和任務要求的新兵訓練模式,準備利用一年時間對新兵開展‘資格認證’考核,待其達到戰斗班排成員作戰能力標準并通過考核后再行分配。”該部參謀長劉湘輝告訴筆者,每個戰斗營下設一個新兵連,各新兵連由戰斗營統一管理、集中組訓,所有新訓干部、骨干由精通兵種知識、熟練裝備操作的業務標兵、訓練尖子擔任。
在今后近10個月訓練期間,新兵將按照先基礎、后專業,逐個課目訓、逐項內容考的步驟展開訓練,重點強化微機操作、頻譜背記、軍兵種知識的學習、應用等,并利用下半年野外駐訓、三軍聯合演習等大項活動時機,組織新兵進行專業技能資格認證考核。通過考核的新兵與專業分隊一道參與協同訓練,使其具備一定實戰技能。部隊長胡宗平說:“一個‘蘿卜’還是對應一個‘坑’,只不過平時將‘嫩蘿卜’和‘老蘿卜’區別對待,各澆各的水,各施各的肥。再經過近10個月的集中訓練后,新兵下連將成為一名合格的戰斗員。” (曾海祥、羅輯)
利于聯合訓練的,可以試
有利于聯合訓練的組訓模式,可以大膽嘗試。廣州軍區某部聯合訓練結合實際從基礎抓起,從新兵訓起,抓住了根本。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訓練是聯合訓練的基石。一些單位之所以出現“聯而不合”等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聯合訓練基礎不牢。有些基層官兵對軍兵種知識、武器裝備了解不多,對作戰原則、戰法特點知之甚少,導致聯合訓練效果不理想。扎實開展聯合訓練,必須探索適合各兵種自身特點和任務要求的有效組訓模式,從基礎課目訓起,一步一步打牢聯合訓練根基,強化聯合訓練意識,才能推動聯合訓練又好又快發展。 (胡君華)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