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了科學社會主義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因而能夠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大地上真正活躍起來,創造性地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列寧早就指出:“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在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著眼于解放和發展中國社會生產力,著眼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布局,形成了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外交、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的一整套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方針原則和政策制度,形成了“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所有這些,都體現了鮮明的實踐特色、時代特色、中國特色,是植根于中國大地現實土壤中的活生生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經過60年的曲折探索,30年的奮勇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光明大道已經真實而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的認識并沒有完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任重而道遠。我們的事業是面向未來的偉大事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需要繼續奮斗十幾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還需要繼續奮斗幾十年,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則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應該看到,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我們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的復雜性世所罕見,我們在前進中所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世所罕見。因此,希望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地實現我們的目標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只要我們像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所要求的那樣,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鍥而不舍,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課題組成員:王幸生 呂 虹 姚眉平 劉云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