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疆長城”到“國際軍種”——遠海多邊合作聯演拉開帷幕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海軍第一支出訪編隊在大洋上與印度、澳大利亞、新加坡、瑞典等國艦艇不期而遇,尷尬接踵而來——對方用英語與我方通話,我方編隊除翻譯外,沒有能聽懂英語的;對方軍艦主動通報艦名,我方沒有回答自己艦名,以致引起對方誤會;對方軍官在指揮臺主動向我艦行舉手禮,卻不見我方軍官還禮……中國海軍習慣了在“家門口”保衛海疆,初次涉足“藍水”,顯然還沒有做好同外軍打交道的準備。彈指一揮間。人民海軍以“開放、務實、合作”的時代胸襟和開放氣魄,逐漸登上與世界海軍交流與合作的大舞臺。1995年8月15日至21日,海軍派出遠航出訪編隊,參加印度尼西亞獨立50周年紀念活動。這是我海軍首次參加國際海軍多邊友好交流活動。從那時至今,我國艦艇或編隊已37次參加世界海軍雙邊、多邊軍事活動,在多領域與外國海軍廣泛合作。從固守傳統海疆到參與遠海國際合作,有一個事實最能說明變化:曾經,我國船隊在海外缺少安全保障。海灣戰爭期間,有的被勒令停航,有的遭炮擊起火。如今,中國海軍派往索馬里、亞丁灣海域的護航編隊,已在40多個航次的護航行動中,為來自各國的200多艘船舶安全護航。伴隨著航程的不斷延伸,一個又一個“首次”,記錄了人民海軍由傳統的“海疆長城”向“國際軍種”的邁進:2005年8月,海軍艦艇出訪期間,先后與巴基斯坦海軍、印度海軍和泰國海軍舉行了以聯合搜救為主要內容的非傳統安全領域演習,這是人民海軍首次在境外參加演習。2006年9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訪問美國期間,兩國軍艦在圣迭戈舉行了聯合海上搜救演習。這是中國海軍首次與美國海軍進行聯合演習,是中美兩軍開展交流合作20多年以來的一次重大務實性交流。2007年3月,有27個國家海軍參加的“和平-07”海上多國聯合軍演在北阿拉伯海舉行。3月9日下午,中國編隊指揮員擔任海上聯合搜救項目指揮官。這是首次由中國海軍指揮多國海上聯合軍演。中國編隊指揮員清晰的思路、扼要的表達、流利的英語讓搜救演習提前一小時結束。此次,中國海軍指揮多國聯合艦隊近3小時,并首次在海外軍演中實際使用武器。2007年10月,在南太平洋塔斯曼海域,舉行了首次由中國海軍倡導的中、澳、新三國海上聯合搜救演習。2009年3月,我海軍“廣州”號導彈驅逐艦赴巴基斯坦參加“和平―09”多國聯合軍演,首次派出特戰分隊參與別國陸上反恐演習。2009年4月28日,中國海軍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首批護航編隊的“武漢”號、“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勝利返回祖國母港。這是我海軍首次組織艦艇、艦載直升機和特種部隊跨遠洋執行軍事任務……科學發展的浩蕩長風,催動著人民海軍遠航編隊云帆高張,駛向更遠的深藍! ( 司彥文 人民海軍報記者 吳 超)
相關鏈接:
遠航訓練的支撐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海軍相繼攻克了大中型艦艇海上遠距離通信、環球導航系統設備更新和遠洋補給三大難題。
-上世紀末,我國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常規動力潛艇、第二代國產導彈驅逐艦、“飛豹”系列殲擊轟炸機等相繼加入海軍戰斗序列。
-新世紀新階段,人民海軍第三代導彈驅逐艦、護衛艦、潛艇、作戰飛機陸續交付部隊。衛星導航、戰術軟件等新型信息化裝備逐步在各型戰艦、潛艇和飛機上應用。
-新型指揮自動化系統,使遠海艦艇編隊能隨時與北京直接聯絡,先進的導航系統確保戰艦能在遠海和各種復雜氣象條件下準確定位。
-我國海軍擁有的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船,被稱為“浮動的海上基地”,保障亞丁灣護航戰斗艦艇海上晝夜連續機動120天不靠港補給。
-“十五”以來,人民海軍新型艦艇和作戰飛機基本形成了戰斗力。經過全訓合格的三級以上戰斗艦艇長、航空兵四種氣象飛行員分別比“九五”期間增加了20%和10%。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