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而不能搞純而又純的公有制
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但決不是要搞純而又純的公有制。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已經證明:搞純而又純的公有制,不僅不能促進反而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是因為,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總體而言還不發達,具有多層次性,發展不平衡,這就決定了所有制關系的多樣性。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必須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以公有制為主體最根本的就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以公有制為主體,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公有制企業在數量上占多數。在相對較低的生產力水平,在物質技術基礎不完全的基礎上,只能建立數量相當的公有制企業。在這個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更主要地體現在國有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引導力上。
從生產力來看,增強公有制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引導力,主要是通過國有經濟或國有企業在經濟運行關鍵環節上的布局和發展來實現。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進行國有經濟布局時既要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又要從基本國情出發。現階段,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只要在這樣一些基礎性、關鍵性行業,以及引領產業結構升級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建立一定數量的具有影響力和控制力的國有企業,就能實現對國民經濟運行方向的控制。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要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控制力,就必須做大做強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大做強國有企業,一方面要加大對國有經濟的調整力度,通過對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兼并收購、參股控股等,在關鍵行業中發展具有控制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另一方面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從生產關系來看,增強公有制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引導力,關鍵是要尋找到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可以采取多種實現形式,其中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種有效實現形式。它可以通過國家和集體在股份公司中的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和參股三種形式來實現。國家和集體控股的股份公司成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這在理論上講沒有問題,因為由國家和集體控股,不論是絕對控股還是相對控股,國家和集體都可以通過控股權對公司發揮支配作用。但是,在國有和集體參股的股份公司中,由于國有和集體不具有控股權,因而對股份公司的經營戰略和發展方向就不能依據股權發揮決定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國有和集體在其參股的股份公司中,可以采取“金股”(指政府否決企業決策的特別權利股)的特殊安排,使國有和集體以較少的股權對企業經營戰略和方向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從而使其成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總之,要以較少的國有和集體經濟對國民經濟發揮主導和控制作用,就必須對國有企業進行制度創新,即除極個別企業,如造幣、軍工等實行百分之百國有外,大部分國有企業可以從單一的國有產權轉向股權多元化,形成國有、集體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更關心經濟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國家控股,保證企業完成政府賦予的特殊職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