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政府采購項目在內的招投標領域向來是中國反腐風暴的重點,最近中國一些地方在這個廣受爭議的環節設立群眾監督員一職,以更加有效地監管政府部門。
安徽省合肥市招投標中心日前迎來了37位“大眾評委”,這些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群眾監督員將代表廣大普通市民,在今年一年中,對市招投標中心的所有市場活動進行全程監督和評價。“專家評委是招投標工作的良心,群眾監督員則是良心的看護者。”中心主任陳華說。
據了解,招投標群眾監督員主要職能包括現場監督專家評委抽取的隨機性、阻止招投標會現場一切不當的交流、招標結束后發現問題再舉報等。
化工研究員出身的群眾監督員曲先生履職不久,就多次頂住各方壓力,行使了職權。在一次某小區的公共設施招投標工作中,業主企圖以話語暗示專家評委選擇一家合作過的企業,被曲先生當場制止并提出意見上報,保證了投標過程的公平競爭。
他說:“任何傾向性的言語影響都要堅決制止,情況嚴重的可以直接中止投標過程。”
據了解,每個招投標項目的評審專家都是在群眾監督員注視下隨機抽選的,而專家們也在招投標評審過程中接受群眾監督員們嚴格審查。一直在檢察部門工作的群眾監督員劉女士經歷過不少因制止違規行為而發生的沖突。
“有的專家來了手機不主動上交,或者帶兩部手機,交一部,留一部,還有的專家在評審時不認真,交頭接耳,我們指出時,常常會發生矛盾和爭吵,做群眾監督員,要有發生爭執的思想準備,但我們絕不能因此就馬馬虎虎。”劉女士堅決地說。
同樣被嚴格監督的還有監督員自身。群眾監督員們也要接受招投標單位的打分。“有的監督員自身不能嚴肅地對待職責,有的人在招投標時心不在焉,有違規行為時不愿惹麻煩,對這樣的監督員我們也會提出檢舉意見。”劉女士說。
曾有監督工作不認真,不負責的監督員被中心解除了監督權力。
在中國,招投標是腐敗案例的重點高發領域,一些表面上看似措施嚴密的招投標活動,私下照樣進行暗箱操作、權錢交易。2008年底,廣東佛山教育系統和建設系統就有一批領導干部因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腐敗問題而落馬。
安徽省知名社會學家王開玉認為,群眾監督員制度無疑使招投標過程提升了社會公信力,讓更多普通人開始了解政府工作過程,讓招投標工作更加透明可信。
安徽省合肥市是群眾監督員制度與相關政策措施配套監督的典型,目前中國相當多地區的政府部門都在招投標領域投入了更多“陽光”。如江蘇省南京市規定,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活動要接受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監督,并聘請了群眾監督員參與;湖南省長沙市也聘請群眾監督員對政府采購招投標工作進行監管。
記者在合肥市采訪時了解到,不少外地招標單位遠道而來。“本來是打算去上海的,中途特意轉到合肥,就是聽說了這里的群眾監督員制度公正可靠。”一家河南省衛生部門的招標負責人說。
“自從擔任了監督員,每天走在路上,我都會特別留心正在建設的工地,當看到我曾經監督過的項目名稱時,心里就特別高興,特別欣慰,這是以前從來不會有的感覺。”劉女士說。(記者蔡敏、朱青)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