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不帶頭不行”
“我們是合法拆遷。”張華認為,干部們堅持不簽協議“本身已違法”,紀律處罰其實較輕
“法律途徑被堵,只能再考慮別的方式。”劉晴川說。
張華是“雙停”文件的倡議者。
他進行數據統計時發現,拆遷戶中干部、職工簽約的34%,而群眾簽約的48%。“這說明了我們群眾的覺悟比干部、職工要高。拆遷的主要阻力在干部、職工。”
開發商向天波說,干部要求的補償比群眾高,因為他們經濟條件好,原有住房相對大和好。在他的片區中,許多干部要求1∶2,或更高的賠付。
紀委副書記胡豐華贊同張華的觀點,“群眾看干部,干部不帶頭不行”。
2008年初,納雍多次召開了干部們的拆遷動員會議,對拆遷的重要性進行反復宣傳。不過張華覺得只宣傳沒什么效果。
在去年8月的一次專題會議上,張華把矛頭指向了主管干部的組織部和紀委。“我當局長兩年,拆遷工作啥成績沒有,原因就是干部不是我管的。”他希望組織部和紀委“管管自己的人”。
張華的意見得到縣委領導的認同。領導責成組織部和紀委協同建設局,開始擬定制約干部的文件。
紀委、組織部協同相關部門開了三四次會。“大家爭執非常厲害,有些人認為處理干部,很像‘湖南嘉禾事件’。”胡豐華說。
“和‘嘉禾事件’完全不同,我們是合法拆遷,而他們是違法的。”張華說。
張華認為,拆遷是全縣重點工作,干部們就該配合去說服自己的下級和熟人,有血緣關系則更有說服的優勢。他不認為這是“連坐”。
他認為干部、職工堅持不簽協議“本身已違法”,對其進行紀律處罰,是較輕的了。“干部、職工做拆遷動員工作很正常,就像此前經常安排干部做扶貧工作,性質是一樣的。”
把不簽協議的干部調去拆遷辦工作是否合適,胡豐華認為:組織有根據需要調動干部的權力,干部必須服從。
“我們參考借鑒了很多地方的規定,才制定這個文件的。”張華說。
去年10月中旬,文件擬好后呈報縣委領導,并在縣委常委會議上一致通過。“縣長和縣委書記對這個文件是支持的。”胡豐華說。
“基本算是沒效果”
“我是不會妥協的。”劉剛說,哪怕借債,也不會在壓力下簽協議
從7月起,丁忠秀老太太就天天呆在女兒家無所事事。
因女兒林大瓊等被“雙停”,她不得不簽了協議,讓開發商拆了自己經營多年的小吃攤。
丁忠秀是雙停政策實施后,新街A區簽約的第三個人。6月初,納雍三小的副校長何沛倫接到教育局通知,不簽約就“雙停”,何擔心影響女兒大學學費,隨即簽了協議搬了。
建設局長張華對“雙停文件”的效果很不滿。“基本算是沒效果。近一年了,全縣因這個政策總共才簽了不到20人”
“這個文件根本沒執行下去。垂直部門,公檢法等強力部門沒有任何影響。”張華說。稅務局副局長熊躍昌的女兒被通知去拆遷辦工作,但是“人家仍然在法院上班,不理睬”。
新街A區在近一年間簽了5人,其中因“雙停”政策而簽約的有3人。按這個速度,劉晴川開發的新街A區剩余的三十多戶,要花上7年才能全部簽約。
“人情社會是這個縣城拆遷難、政策執行不下去的原因。”劉晴川說,縣城里大家相互認識,多半還有親緣關系。干部們深知,無論怎樣都不會真正得到實質性處罰,“所以他們比普通老百姓更堅持自己的要求”。
“我是不會妥協的。”劉剛說,哪怕借債,也不會在壓力下簽協議。
7月19日下午,林大瓊到家里做客,劉剛扶著妻子周萍下樓。周萍看著可能要離開的客廳,說,“剛裝修不久,當時很用心的”。
林大瓊曾因母親拆遷一事被停職,她自己的房子也面臨拆遷,只是暫時還沒接到組織部要求簽協議的通知。
“我不知道會不會簽,到時看周圍的人吧。”她同事里有兩人已接到組織部要求簽約的通知,不過都沒被“雙停”。
劉剛認為“雙停”帶來了很大壓力,鄰居們見面議論的都是這件事情,以前態度堅決的人如今都在考慮到底是否要搬走。
19日,他家對門稅務局的一名工作人員把家具搬走了。“縣城這么小,誰沒個直系親屬在政府和事業單位工作啊,不愿意也沒辦法啊”。 本報記者 孔璞 貴州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