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av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aaa片一区二区99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湖南污染事故呈高發態勢 經濟損失每年40多億元
2009年08月17日 10:21 來源:光明日報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在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筆下,蜿蜒北上的湘江曾是“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時至今日,每年數以億噸計的污水排放卻使美麗的湘江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威脅。數據顯示,僅2007年,湘江流域排放工業廢水就達5.67億噸,生活污水11.19億噸。尤其是重金屬汞、鎘、鉛、砷等排放量十分突出,成為湘江治理的心腹之患。

  湖南簡稱“湘”是因湘江而得名。2007年,湘江沿岸8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占湖南全省的73%,全流域人口占全省的59.5%。湘江流域在湖南有著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是中部地區最重要的有色金屬和重化工業密集區之一。

  從水質良好到污染不斷加劇,湘江重金屬污染正一步步威脅著流域附近40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以及生產安全。

  今年以來,湖南省環境污染事故呈高發態勢,相繼發生了瀏陽市湘和化工廠鎘污染事件、原湖南鐵合金廠非法轉移鉻渣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這一系列污染事件成為湘江重金屬污染的縮影,也為各級政府敲響了警鐘。

  現狀:從“漫江碧透”到污染嚴重

  作為湖南的“母親河”,湘江出現“質”變不過半個世紀的時間。

  1957年,湖南省衛生防疫部門對湘江進行監測,報告顯示水質總體良好。但到1966年,湘江便監測出了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

  1971年,湘江流域已出現部分江段飲用水重金屬嚴重超標現象。同年11月,湘江邊的衡陽發生了中國環境史上第一次因江河重金屬嚴重超標而出現的居民飲用水供應被迫停止數天的事件。1978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給中央有關部門的報告分析指出,湘江已成為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

  湖南省環保局1981年—2000年湘江的水質監測數據表明:湘江總體水質自上世紀90年代呈惡化趨勢,主要污染源為工業污染和生活廢水污染,工業污染中重金屬污染明顯,株洲、湘潭和長沙河段污染最為嚴重。

  2000年之后,湘江污染呈現新的特征。資料顯示,“十五”規劃以來,湖南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首位;砷名列甘肅之后居第二位;二氧化硫和化學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國前列;在“長株潭城市群”中,以萬元產值排水量為例,湘潭、株洲兩個城市的萬元產值排水量位列全國113個重點城市前5位,僅低于四川瀘州、廣西南寧;按現行飲用水源評價標準,湘潭幾乎全年不能達標;在湘江枯水期的5個月,“長株潭”河段鎘濃度嚴重超標。目前,長沙是全國省會城市中污水處理率最低的城市,湘江流域還沒有一個縣城建有污水處理廠。

  污染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斷;因重金屬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事故時有發生;魚類大幅減少,數以千畝計的農田不能耕種,有相當地域的魚類、糧食、蔬菜不能食用。

  成因:粗放式發展、歷史欠賬多

  位于湘江河畔的水口山集團,有著113年的歷史,正是這家赫赫有名的企業,由于過去在相當長時期內粗放式發展,成為了湘江重金屬污染歷史欠賬“大戶”。在生產高峰期,企業二氧化硫年排放達2萬噸以上,年產生工業廢渣15萬噸以上,日排放工業廢水4000噸以上,重金屬污染主要為鉛、砷、鋅、鈹等。

  粗放式發展、歷史欠賬多只是一方面。專家分析,湘江重金屬污染的原因,還與科學技術落后、環保投入不足與認識不夠、資源盲目開發、河流底泥重金屬富積等因素有關。

  從株洲湘江大橋望去,位于株洲清水塘工業區的霞灣港煙囪林立,天地灰蒙蒙一片。在湘潭電化集團毗鄰湘江不足百米的后山上,零亂堆放著約50畝電解錳渣和各種生活垃圾。企業固體廢物儲存不規范,遇上下雨天氣,電解錳渣就滲透到了湘江。

  目前,湘江流域還有相當部分企業因環保意識不夠,沒有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和審批手續,執行環!叭瑫r”(對環境有影響的基建等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困難,偷排、漏排現象時有發生。今年3月,湖南省環保局在“長江環保執法行動”中對長沙、株洲、湘潭等5個市300家企業進行督查,發現有偷排行為的企業共17家,環保設備部分停運的有9家,超排的有11家,偷排、漏排現象依然嚴重。

  河流底泥重金屬富積,也加大了湘江治污難度。2006年1月,株洲水利公司對霞灣港清淤導流,結果使大量含鎘廢水排入湘江,造成了“鎘污染事件”,導致長沙、株洲、湘潭水質出現不同程度污染。

【編輯:吳歆
 
請您登錄/注冊后發表觀點!  進入社區  查看評論>>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