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救援部隊在青海玉樹進村入戶抗震救災,不時輪換休整抗御高原反應,抗震救災難度加大。在玉樹地震災區結古鎮的全軍各路救援官兵,4月下旬按命令將搜救兵力已覆蓋所有受災鄉村。 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中新社玉樹4月24日電 青海玉樹地震已經過去整整10天,在這場抗震救災大行動中,中國軍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4日下午,軍隊抗震救災第三次新聞發布會在玉樹抗震救災聯合指揮中心舉行,新聞發言人青海省軍區政治部主任李軍少將總結了抗震救災10天來,軍隊和武警部隊抗震救災的四個突出特點:
一是迅速反應,快速到位。具體表現在決策部署快、就近用兵快、兵力投送快、綜合保障快。震后10分鐘,駐玉樹部隊850人展開救災;不到3小時,第一批救災部隊4000人從西寧出發;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隊110人,11小時抵達災區;震后30小時,從后方倉庫緊急調運10萬人份的野戰食品到災區;第1支醫療隊災后12小時抵達災區,48小時內又有9支醫療隊、3個醫療防疫小組、1個飲食裝備技術保障隊抵達災區,做到了行動急、到位快。
二是全力以赴,首先救人。在“72小時黃金救人時段”,爭分奪秒、晝夜連續作戰,玉樹軍分區和武警玉樹支隊當天解救1085名幸存者,隨后各任務部隊分片包干、進村入戶展開人員大營救行動。為了確保不漏死角不留盲點,震后7日又開展了拉網式大排查。在這個過程中軍隊醫療工作者全力搶救受傷群眾,重癥傷員及時轉運后方治療。
三是組織指揮,統一高效。這次到災區救援的涉及全軍和武警部隊9個大單位的40多個所屬部隊,軍委確定成立軍隊和武警部隊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并派出前方工作組統一指揮救災工作。聯合指揮部成立了臨時黨委,健全了情況報告制度、重大行動協調制度和碰頭會議制度,加強了情況溝通和通信聯系,保證了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展開。
四是立足實際,科學救援。針對災區處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遠離中心城市,是少數民族地區、艱苦貧困地區,交通不便、當地經濟社會條件差的實際情況,各任務部隊強化戰斗精神,充分發揮專業救援隊伍作用,用好專業設備和儀器,科學組織救援,科學組織保障。同時,積極加強高原病知識教育,搞好自身安全防護,確保各項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下一步,軍隊和武警部隊抗震救災將以更加頑強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動、更加科學的方法,奪取抗震救災的完全勝利。(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