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幾年來廣東省興寧市大坪鎮農民陳偉華等人多次上訪,屢遭阻攔。為了平息事情,當地政府要么發給上訪農民困難補助,要么組成“陪訪團”陪著游山玩水。一名工作人員這樣說:“人民內部問題用人民幣解決。”
然而,人民幣真能解決問題嗎?當地工作人員的另一句話道出了現實的無奈:“問題是很多事情用錢解決不了。”原來,這些農民上訪是因為當地政府在水庫移民身份確認上沒有一碗水端平,村民反映了多次,卻一直解決不了,只好“錢進兜,腿又走”。
有上訪,花錢息訪,再上訪,再花錢……大坪鎮“花錢息訪”面臨的尷尬境地不是個案。清華大學的一項社會研究表明,在一些地方,信訪花費已成為一項重要開支,一方面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維穩,另一方面社會矛盾有增無減,在某些問題上又陷入某種惡性循環的“怪圈”。
固然,“人民幣解決”有時能“買”來一時之安,但從根源上探究,許多矛盾和問題背后往往存在公平正義不張、利益訴求渠道不暢、權力濫用等深層次問題,不對癥下藥解決好這些問題,群眾利益就沒有根本保障,社會穩定也缺乏堅實基礎。而“花錢買穩定”治標不治本,堵漏不疏通,做得了表面文章,卻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無異于抱薪救火,給社會長治久安埋下隱患。
“善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事有輕重緩急,更有本末源流。維護社會穩定,“用錢砸”等做法不是正確有效之法,更非長久之計。日前召開的中央綜治委會議針對校園安全問題,既做出了加強學校治安的各項部署,又強調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思路,值得借鑒思考。
從現實看,敢不敢直面棘手問題,能不能化解深層矛盾,考驗著執政者的理念和智慧,也決定了一個地方社會穩定的質量,對當地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同樣是拆遷,有的地方不依法依規辦事,損害群眾利益,一味蠻干,結果釀出自焚慘劇,給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也不利于建設發展;有的地方堅持陽光操作、保障群眾權益,結果創造了“無一上訪,無一糾紛”的和諧局面,為經濟發展增添了助力。
類似野蠻拆遷與和諧拆遷的鮮明對比,說明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做法,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來說,都實現了最大化,都是可行的最優方案。事理昭然,而現實中往往不乏“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的例子。這背后,是存在觀念的束縛,還是利益的羈絆,抑或能力的缺失,或者兼而有之,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需要一個文明理性的運行和調整機制。面對矛盾和問題,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跳出“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等誤區,拿出決斷和勇氣,創新工作思路,用好權力辦好實事;另一方面,上訪群眾也要走出“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等誤區。只有上下同心協力,讓事情的解決,回到法治、有序的軌道上來,訴諸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社會的安寧和諧才會有更加堅實的基礎。詹勇
![]() |
【編輯: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