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內新聞
    黑龍江省春耕因極端天氣延后15天
2010年05月20日 07:5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從5月17日夜間到20日,黑龍江省自西向東又開始了一次中等強度的降水。此前經歷了長時間低溫、連續降水后,人們正奮戰在田地里,希望搶回已被嚴重拖后的農時。

  已經過去的這個冬天,黑龍江省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偏多82%,氣溫一直偏低。進入3、4月份,全省氣溫比歷史同期低3到5攝氏度。每年4月20日前后,農村山坡上的草地就開始變綠,今年這一景象5月5日前后才出現。

    備戰春耕的關鍵時刻,4月12、13日,全省范圍內普降暴雪,哈爾濱兩天的降雪總量竟達32毫米。5月5、6日,黑龍江又經歷了一次暴雨過程,部分地區降雨量超過80毫米。

  “這樣的情況,歷史罕見。”黑龍江省氣象臺臺長那濟海表示。

  災害預警不僅僅只是氣象部門的事

  極端的天氣使籌備已久的春耕延后了差不多15天。黑龍江省減災委員會委員、東北農業大學教授魏湜說:“播種期拖后意味著生育期延遲,作物生長發育滯后,將直接導致糧食減產,起碼不會增產。”

  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商品率超過70%,在今年西南五省區市干旱以及華北地區低溫凍害的情況下,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壓力尤為重大。

  但也有一些專家要樂觀些,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總農藝師矯江認為,現在只能說糧食減產的風險性增大,關鍵還要看6、7、8這三個月的溫度。

  矯江認為,即使有減產,國家充足的庫存糧也可以填補這些不足,無需擔心。

  為了搶回耽誤的時間,黑龍江省采取了搶播快種、調換早熟品種、催芽播種和育苗移栽等措施。抗澇排水、調換品種都意味著農民的生產成本加大,而黑龍江省農民收入的60%,都來自利潤不高的種植業。

  對自然依賴性強是黑龍江省農業生產的特點,因此脆弱性也顯而易見。“十年九春旱”,鄉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靠天吃飯,就決定了農業自然災害頻發。”矯江無奈地說。

  災害預警是人們首先想到的。黑龍江省氣象臺臺長那濟海表示,今年的暴雪、暴雨兩個天氣過程,氣象臺都事先進行了比較成功的預報。但他也坦言,長期預報,比如未來一個月或一個季節的氣候預測,難度很大。

  矯江認為,災害預警不僅僅只是氣象一個部門的事。對比國外運行得比較好的災害預警系統,“關鍵是把氣象、農業、生產各個系統整合起來,條塊分割只會導致效果極差。”

  在今年3月舉行的黑龍江農業防災減災對策研討會上,魏湜一口氣提了6條宏觀策略、7條具體措施,第1項策略就是“農業災害要以預防為主,遵循‘預防重于保險,保險重于救災,經濟手段重于行政措施’的原則”。

  與預警系統處于起步階段一樣,農業保險也在試點。矯江說:“農業保險是發達國家保護農業的一項重要措施。”

  他同時認為,農民收入低,首先考慮溫飽,我們的試點靠農民投資,這還不行,一定要增加國家投資。有了保險,農民就會增加投入,逐步提高土地的抗災能力。

  土地防災能力下降令人擔憂

  “農業是弱勢產業、風險產業,國家一定要加強投入。”專家們不約而同地強調說。矯江在一份建議書中提到的補助范圍包括:田間灌排水渠道等水利工程建設、防風林建設、農田道路建設、治理水土流失等多個方面。

  一些生產中的具體問題也導致農業自身抗災能力的下降。資料顯示,黑龍江省農作物播種面積達1380萬公頃,種植的作物卻主要只有三種:玉米、水稻、大豆。有些地方大面積長期種植單一作物,生物多樣性減少,導致生態脆弱,病蟲害加重。

  而連年高溫天氣,一些農民抱著僥幸心理,種植生育期長的品種,越區種植嚴重,風險增大。“沒有災罷了,有災就是重災。”魏湜警告說。

  為了保證產量,農民大量施用化肥。矯江下鄉時看到群眾焚燒秸稈就皺眉,秸稈打碎還田是很好的肥料,一些養殖戶房子周圍,牲畜糞便堆成小山也不愿上到地里,“農家肥見效慢,農民要的是當年就見效益。”

  掠奪式生產導致地力透支,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涵養水分能力下降。所以,農民們也得出了經驗,田里“下點雨就澇,不下雨就旱”。

  “這就是土地防災能力下降的標志。”魏湜說。

  他建議,努力改善環境,恢復農田生物物種多樣性,不適宜耕種的坡地堅決退耕還林,遏制不合理的農田開發,不能侵占林地、濕地和草地。“保持生態平衡就會減少災害的發生。”他說。

  在魏湜看來,黑龍江省今年的春耕結束后,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不久前省政府的相關會議上,有關領導也指出,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未雨綢繆”,“做好中后期可能發生的各項災害的防范工作”。 本報記者 趙飛鵬

參與互動(0)
【編輯:吳博】
    ----- 國內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