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醫院”能復制嗎?
文|任玉嶺
低成本運營的秘訣
筆者認為,高州醫院的成功秘訣,在于一切工作都要保低成本運行。為了減輕群眾負擔,高州醫院在保降低運行成本方面,可謂下了很大功夫。用藥方面的“三用三不用”、買藥方面的網上采購、設備耗材方面的公開競爭以及對檢查費的限制、對收紅包的嚴禁等等,都為降低運行成本、減輕患者負擔起到了保證作用。
高州醫院之所以能說到做到,還在于有一系列的制度保證。例如在藥品采購方面可能很多醫院都實行了網上采購和招標采購,但由于沒能像高州醫院那樣有一整套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就難免“走關系”、“循私情”照樣發生,以致造成很多網上采購、招標采購的藥品比市場上還要貴。
而高州醫院的所有制度設計都是動真格的,對制度執行的監督也是十分認真的。嚴格且健全的制度,保證了運行成本的降低,保證了患者負擔的減輕。
那么,“高州模式”能否復制?
對于這個問題,高州醫院院長鐘煥清的回答是:“完整地復制高州模式是不可能的,而是應當學習我們的理念,一切為了人民能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我們的模式,就是以制度管院,有制度,有檢查,還有處罰,有這三大關,沒人敢亂來。員工的思想素質的培養也很重要,比如收一個紅包,就會壞了醫院的聲譽,嚇跑了患者。一旦傳開,本來就窮的患者,會因為沒錢送紅包而不敢來我們醫院。”
政府投入應“重百姓輕醫院”
當前在公立醫院改革實踐中有一種強勢理論,那就是想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政府就必須大投入。而高州醫院的事實恰恰與此相反。
既然一個地處偏遠山區的縣屬高州醫院,能夠在不取國家一分投入情況下,買進先進設備、建起三幢大樓、辦成平民醫院,那為什么其它地處鬧市區、大城市的公立醫院就非要國家投入呢? 公立醫院既有國家給的土地和房屋,又有國家給的設備和品牌,中國有那么多人口,有那么多患者,怎么就不能賺錢呢?高州醫院收那么低的醫療費,還靠節余建起大樓,而那些長期高收費的大醫院,又該有多少節余呢?
鐘煥清提出,公立醫院改革,應該走市場化道路,而不是公益性道路,國家的醫療投入,大部分應該投入到老百姓哪里去,讓老百姓有了充裕的醫療費用,再來選擇醫院,那么醫院就要展開競爭,這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醫療競爭環境,讓老百姓看病更便宜,享受的服務更好。而如果將資金大量投入給公立醫院,只能換來公立醫院的低效率運轉,無法激發醫院、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其結果可能是老百姓看病更難了。
筆者也認為,國家要加大對醫療投入,但不是對公立醫院。除了欠債性的補償縣級醫院外,應把主要投入放到擴大和提高公眾的醫療保障上。
公立醫院應“去行政化”
從高州醫院的成長與經營看,這個醫院走到今天與院長鐘煥清本人的思想、品德、素質和能力直接相關。
高州醫院院長鐘煥清從小農村長大,赤腳醫生出身,了解百姓疾苦。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醫院全體人員都有大愛的樸素情懷。他們認為:“群眾是賣雞、賣豬來看病的,做醫生的一定要讓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根據筆者的調研和各方面的反映,包括鐘煥清的意見,都認為醫院不是行政單位,醫院院長不能由政府任命。有了政府的干預醫院工作就很難推進。特別是通過政府換屆,來更替醫院院長的作法,醫院院長的心思是不會放在醫院的。他要考慮的不是如何降低成本,為百姓減輕負擔,而將是如何搞“形象工程”、保自己的下一步晉升。一旦用人失當,大權獨攬后,還會出現“黑幕購藥”、“關系用人”、“腐敗用錢”等,醫藥成本就會迅速上升,病人負擔就會隨之加重。
因此,筆者建議,醫院院長應由醫院職代會直接選舉,干得不好的,職代會有權對其彈劾和罷免。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們選出的帶頭人一定是最棒的。
醫院管理專業性很強,管理者即要懂管理也要精通專業技術。政府對醫院必須有一個很寬松的政策,在醫院管理中不過多的干預,讓醫院根據本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政府給予全力的支持,醫院才能保證可持續的健康發展。高州醫院有今天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寬松的政策空間。
在調研中,鐘煥清院長屢次提到:政府不干預比給錢更重要!高州醫院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有重要一條就是當地政府不干涉醫院的發展和經營,他說,政府對醫院不干涉就是最大的支持。
對縣級醫院不應設置禁區
高州醫院的實踐還證明,縣級醫院需要大發展而且也能夠大發展。鑒于中國縣一級人口較多,對醫療需求較大,我們不應該限制縣醫院的級別定位,更不應該對縣醫院發展設置禁區。
高州醫院至今還是一個二甲醫院,但論規模和手術量、技術條件等,早已達到三甲水平,但就因為是一個縣級醫院,受到了技術發展的制約,比如腎臟移植手術,醫院累計已經移植成功200多例,但就是因為級別所限,被省衛生廳叫停。
為了不讓廣大農民和百姓在患大病、重病時長途跋涉和奔波,一定要大力支持縣醫院更好發展。例如心血管病患者在中國需要手術的有400萬人以上,而能手術的卻不到1%。如果按照規定只有省以上醫院才能做心臟手術,而且高額手術費不降低,廣大農民和百姓就只能錯過治療時機。
高州醫院是違背了禁區的規定闖蕩成功的,但至今不能升為三級醫院。通過高州的例子,筆者認為不僅要解除縣級醫院的級別定位禁區,而且要解除縣級醫院的手術種類禁區。要為縣級醫院發展提供和創造更大空間,鼓勵縣級醫院辦成終生學習醫院,勇攻醫療難題,真正解決廣大百姓“看病難”。
作為醫療體制改革的難點,公立醫院改革仍在謹慎的推進,可想而知,由高州醫院引發的爭論和思索,也將持續下去。
任玉嶺,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第八屆委員,第九、十屆常委。長期關注醫療、教育、三農等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 |
【編輯:吳翔】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