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我為什么和父母長得不同?”、“我的親生父母是誰?”,這是許多被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兒童共同擁有的問題。近年來,收養中國孤兒的美國家庭日益增加,隨著時間推移,孩子們漸漸長大了,而“尋根之旅”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據統計,大部分尋找親生父母的努力都以徒勞無功收場,許多家庭不氣餒、繼續固執地努力,但也有家長認為,在“尋根”方面,應當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父母不應當喧賓奪主。
尋根日益頻繁 成功機率低
當地主流媒體于日前報道了一個有關中國收養兒的故事,14歲的華裔女孩Haley剛出生就被父母遺棄,并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今年夏天,她在養母的陪同下“千里尋父母”,在自己出生的小村莊張貼告示,最終竟然和一個親戚不期而遇,并且順利找到了親生父母。
今年的圣誕節對Haley來說意義重大,同兩邊的家長一起度過。事實上,“千里尋父母”的收養家庭絕非Haley一個,但成千上萬的人卻沒有如此幸運,大部分的尋尋覓覓都無果而終。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放寬了海外家庭領養中國孤兒的政策。目前,北美大約有6萬名被領養的中國兒童。孩子們慢慢地長大,逐漸感到和收養父母的不同。眾多問題困擾著孩子和他們的收養父母,不惜千里到中國的“尋根之旅”因此日益頻繁。
許多尋根之旅喧賓奪主 應當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
居住在洛杉磯的羅賓森(Susan Robinson)就有一個現年13歲半的中國女兒,羅賓森也是南加州收養中國兒童家庭組織(FCC)的副主席。目前該組織總計有300多個家庭,且日益壯大。
羅賓森受訪時表示,無論是主流媒體的報道,還是周圍發生的真實故事,往往都是收養父母希望幫助孩子找到親生父母,而不是出于孩子本身的愿望。這樣的“尋根之旅”不僅喧賓奪主,而且父母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她說,這種現狀讓自己深感失望。
她認為收養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愿,無論是尋找還是放棄,都應該由孩子自己提出或決定,但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卻反其道而為之。女兒在5、6歲時就意識到和自己的不同,她對女兒的回答非常簡單,只是實話實說:“你出生在中國,我是你的養母,你在中國還有親生的父母!彼⒏嬖V女兒,只要女兒愿意,就會幫助其尋找親生父母,不過前提是“女兒本身愿意!彼团畠阂还踩チ酥袊2次,分別在2005和2007年,前后住了4個月。(程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