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08年9月25日,第二屆華商領袖圓桌會在山東濟南召開,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華商團體負責人和世界知名華商出席,共謀經濟發展大計。圖為馬來西亞常青集團董事主席張曉卿在會上發言。 中新社發 王麗南 攝
中新網2月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危機常常帶來希望,失敗讓我重新站起來,最重要是我們不要放松自己,不要以為一切都是唾手可得。”從窮苦的普通員工白手起家,成為馬來西亞今日著名的國際商業巨子,常青集團執行主席丹斯里張曉卿一直秉持上述信念。
張曉卿刻苦奮斗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華人的典范;他在接受鳳凰衛視臺“財智全攻略”節目專訪時表示,雖然出身貧寒,但貧窮不是一件壞事,而正當的上進心和企圖心是激發一個人上進的動力。
小時候家庭貧困
在41歲不惑之年才開始邁向創業第一步的張曉卿指出,他有9個兄弟姐妹,小時候家庭生活貧困,身為長子,他在念完中學后就開始學習做生意。
張曉卿在舅舅的木材公司辛勤工作了20年,終于在1975年注冊了一間自己的公司;名為“常青”,當時只是一間一層樓的伐木和原木出口公司。在公司實力壯大后,張曉卿開始投資膠合板生產及出口生意及興建工廠,并于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時,率先成為到中國投資的海外華商,并在上海建廠,開始拓展國際事業。
黑暗盡頭就是黎明
“我開始為自己的事業而忙碌、為人生的理想而奮斗;在日夜思量中,我不斷告誡和提醒自己,奮斗吧、努力吧、前進吧,黑暗的盡頭就是黎明的到來。”
除了木材業,張曉卿也往油棕業發展,并成立常青油棕有限公司,在國內買地種植油棕;目前,常青集團的業務涵蓋金融、報業、礦業、農牧業、保險、貿易及旅游業等。
堅持經營原則 砍樹同時更要植樹
從小小的伐木和出口原木的木材公司起家,張曉卿一直堅持一個經營原則,即砍樹的同時更要植樹,取之社會更要回饋社會,使森林常青、樹木常綠。
他把公司取名“常青”,除了是希望自己的事業如枝繁葉茂的常青樹般蓬勃發展,更因為他深深明白亂采濫伐不僅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最終也會斷送木材業的前途;只有森林常青,他的生意才能永續經營。
“我們堅信人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我們遵守和尊重每個國家的伐木標準和法規;人類對天然資源的采用如石油、木材和礦產等等,只要合理、守法,有利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都是正當和值得鼓勵的。”
張曉卿的成功與小時候的窮苦有著深遠的關系,他一直懷有感恩的心,不曾忘記貧困的一群,積極從事慈善事業。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