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次都參戰了,沒有錯,但是,兩次大戰爆發之后,美國都是長期置身事外,一方面隔岸觀火;另一方面向歐洲輸送武器,大發戰爭財。當參戰國差不多精疲力竭的時候,或者因為迫不得已,美國才下決心參戰。
第一次大戰1914年爆發,1918年結束,美國在1917年12月才正式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爆發,美國在1942年夏天才開始向英國輸送部隊,準備加入歐洲戰場,而法國那時已經淪陷三四年,德國和蘇聯也已交戰三年;至于對日宣戰,更是迫不得已。
因此,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所謂強國,不只是意味著有能力打贏一場大規模戰爭,而且更意味著有智慧避免大規模戰爭。
那么,中國能否避免大規模戰爭?我認為至少必須具備下面兩個條件。
首先,不尋求戰爭不等于就能夠避免戰爭,因為戰爭會找上門來。因此,避免大規模戰爭的最可靠保障之一,就是首先具備打贏一場大規模戰爭的能力。可以預料的是,中國今后還將頂著各種“中國威脅論”的壓力和干擾,繼續大幅度提升軍事威懾力,包括發展高尖端戰略性武器。
其次,避免大規模戰爭的最可靠保障之二,就是避免與最強大的國家發生正面沖突,而應該與它進行合作,共同管理世界,維護符合雙方利益的國際秩序。中國從未主動管理過世界秩序,所以其外交思想和外交理念面臨著自我調整、自我創新的艱巨任務。
在結束演講之前,我做一個小總結:中國崛起是一個過程,不是結局。在這個過程中,世界舞臺依然是西方文明占主導地位,但中國將是不可替代的主角。21世紀不可能為中國所獨有,但中國應當可以與美國一起共同主導和分享。
(摘自新加坡《聯合早報》;文/杜平。本文根據作者在早報特派員論壇上發表的口頭演講而整理。)
[上一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