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40萬在韓中國勞工生存狀況:去留間的彷徨與困惑(4)

2008年01月24日 09:01 來源:新民周刊 發表評論

  世界進入大移民時代?

  過去40年的全球人口大流動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消極后果。相反,在讓數百萬移民或外籍勞動力過上更好生活的同時,移民輸出國和接收國在文化和物質上也獲得雙豐收。

  在韓中國勞工日趨增多,正是國際移民大潮的一個縮影。

  近來,意大利民眾因犯罪率上升而責怪國內的羅馬尼亞移民;在英國,無論來自什么黨派的政客都表示要控制近幾年迅速增加的移民數量;去年,法國、瑞士和丹麥的選民把承諾采取嚴格移民政策的候選人推上了寶座;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每一個有意參加2008年總統大選的人都在拉票演說中提到“控制墨西哥人的涌入”。

  正如英國《經濟學人》最近所指出的那樣,在如今的發達國家,移民問題已躍升為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但大多老百姓并不明白:過去40年的全球人口大流動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消極后果。相反,在讓數百萬移民或外籍勞動力過上更好生活的同時,移民輸出國和接收國在文化和物質上也獲得雙豐收。

  大移民時代

  40年前,英國保守黨議員伊諾克·鮑威爾發表了著名的演說《血流成河》,他引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話,認為移民浪潮會導致沖突,“就如同古羅馬時代,鮮血在臺伯河上冒泡”。這個論斷在今天看來純屬無稽。但他當時的一個預測在今天得到證實:1/10的英國人出生在海外。

  英國吸收移民和外籍勞動力的熱潮始于10年前,算是許多發達國家的典型。但和美國相比,英國的“開放度”還遠遠不夠,美國在一戰前的移民人口比例高達15%,如今則是13%。從2002年到2006年,美國平均每年接納100萬永久性居民,其中一半以上在美國有親戚。在這一時期,平均每年有32萬外國勞動力到美國合法工作。

  非法移民和勞工的數字很難統計。許多偷渡者通過各種非法途徑進入另一國家,如以游客身份進入,然后就“黑下來”不走了。從2002年到2006年,美國平均每年增加的非法移民人數高達50萬。歐盟對非法移民的數量就更難統計了。在申根地區,人口是完全自由流動的。即便是非申根國家的英國,也很難給出一個確切數字。

  戰亂難民和政治避難者也是如今移民大潮中的一部分。聯合國難民署表示,2006年全球有1000萬難民或政治避難者進入他國。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那些曾經的輸出國,如愛爾蘭和希臘,現在也越來越像澳大利亞和美國,正在吸收其他國家的移民和勞動力。

  今天全球的移民總數(包括非法人口)預計達到2億。這個數字聽上去很大,但只占到世界總人口的3%,今后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成為移民或外籍勞動力是窮人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方式。1821年到1920年,6000萬歐洲人去到了新大陸。那時穿越大西洋意味著工資翻一番。如今,移民可能會收入增加4倍以上。只要收入差異存在,移民就會繼續增長。

  許多移民和外籍勞動力帶著手藝、存款、新技術和新觀念回到自己的祖國。2006年,海外打工的人寄給自己祖國的錢款至少達到2600億美元,這一數字在許多國家都超過當地所獲得的外資援助和投資總和。

  考福模式

  愛爾蘭南部的旅游城市考福(Cobh)是泰坦尼克號沉船前停靠的最后一個港口,也是愛爾蘭移民大潮中最為重要的港口,當年有250萬愛爾蘭人從這里登上駛向美國的輪船。今天,如同愛爾蘭許多城市一樣,考福接納了許多移民和外籍勞工:建筑工地里是波蘭人、拉脫維亞人開起了雜貨店、中國人的餐館高朋滿座、孟加拉人干起了漁業買賣。當一家酒店招聘招待員時,200名應聘者中竟然沒有一個愛爾蘭人。

  考福模式顯示了如今國際移民的一個大趨勢: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移民有時是接收國的中流砥柱。人口老齡化的發達國家需要更多年輕的外來勞動力。在過去7年中,美國1/3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是移民,在美國工作的科學和工程博士中有2/5是外來人員。硅谷中有1/3的公司由印度人和中國人創立。技術含量較低的工種也需要外來勞力,尤其在農業、服務業和照顧嬰幼兒和老人方面。瑞典、愛爾蘭、美國和英國的經濟發展,都受到本國移民政策的很大影響。

  普華永道2007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大量移民的涌入提升了英國的經濟增長總量。雅典的希臘移民政策協會也承認,進入希臘的移民給這個國家每年的GDP增加1.5%-2%。對于那些長期接收大量移民的國家,如美國,持續的經濟增長也部分歸功于外來人口的貢獻。

  合法移民往往比非法移民獲得更好的工作,受過良好教育的更是如此。而且,并不是所有移民都想永久留下來。從1890年到1914年,到美國的1/3歐洲人(大多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人)最終回到了故鄉。情況在今天的英國也很相似。調查顯示,大多數在英國的波蘭人都表示希望幾年后衣錦還鄉。

  一些移民不僅比本國人優秀,甚至比移民目的地國家的人都優秀。英國智庫機構“公共政策研究協會”2007年調查表明,國外出生的非白種人比普通英國人更容易找到工作且薪資更高。在美國,移民的薪資在過去100年逐步趕超普通美國人。移民的孩子也很出色。一些國家如果失去移民,后果將不可想象。如阿聯酋,這個國家85%的人出生在海外。

  當然,大多數國家對移民的依賴性很小。但在一些發達國家,如英美等國,其移民人口占到總勞動力的10%-15%。在英國,新的就業機會中有一半給了外來人員,主要是因為他們比當地人更具備相關技能(如管道工和銀行工作人員),或者當地人不愿做這樣的工作(水果采摘或照顧老人)。

  愛爾蘭、瑞典、英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低失業率和這些國家的高移民比例有關。移民并沒有搶了當地人的飯碗,相反還制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因為充足的勞動力會吸引更多投資。例如,在愛爾蘭考福開酒店,就不用擔心招不到合適的員工,酒店老板會考慮擴建。相比之下,嚴格控制移民人數的國家,如德國,就經常抱怨缺少工程師、科學家和程序員這樣的技術人才。

  外籍勞工比本國人更具流動性。到加州工作的墨西哥人,也愿意去芝加哥謀職。經濟繁榮時,大量移民涌入填補勞動力空缺;經濟蕭條時,這些人也愿意回國或者去其他國家發展。今天,并不是所有移民都希望去歐美國家,2/5的移民去了另一個窮國或中等收入國家。那些去發達國家的移民,或干技術活,或干臟活累活,都能讓接收國的經濟保持增長。

  過去10年來,世界上大多數地區之所以能在低通脹的情況下保持經濟增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球范圍內的勞動力增長迅速。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數據,自1980年以來,中國和印度的年輕勞動力輸出增加了3倍。如今,這一速度正在放緩,但在2050年仍將增長40%。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過去40年的移民數量翻了一番還多。發達國家的年輕人或是能力不夠,或是缺乏斗志,因此需要輸入新鮮血液。

  歐美在這方面獲益匪淺。此外,隨著移民輸出國人口的不斷增加,移民也是一件好事。IMF的數據顯示,來自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圭亞那和牙買加的移民離開后,促進了本國工資的上漲和貧困率的下降。

  移民也可以讓本國人從日常工作中得到解放,轉而去做更具技術含量的工作。讓外籍勞力照顧孩子,父母就可以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移民也是消費者,他們也要租房子、買東西,也要購買服務。愛爾蘭考福的酒商因波蘭客人而盈利頗豐,因為波蘭人喜歡喝野牛草伏特加和東歐淡啤酒。考福的超市、快餐店和其他商店也總是門庭若市。

  輸出國的困擾

  但是,對于那些移民輸出國而言,人才流失是一個大問題。在南非,雖然接收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但他們中的許多人選擇到英國或澳大利亞工作,導致南非國內許多工作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在摩洛哥,具備理工科學歷、電腦技能和會說外語的人都去了法國、荷蘭和加拿大,只有那些學文科和公共行政的大學生留在國內。穆罕默德·卡查米教授為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移民問題智庫組織AMERM工作,他感嘆說,自己的國家缺少IT人才,而巴黎卻有摩洛哥IT工程師聯合會。非洲南部國家都缺乏好的醫護人員和教師,這些人往往都去了中東國家和歐洲諸國謀求發展。

  國外需求的人才是本國最難留住的。19世紀初葉,雖然許多歐洲國家嘗試挽留甚至阻止,但仍有大批工匠移民美國。如今,像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塞內加爾這樣的小國,超過1/2到2/3的大學畢業生去了國外。

  發達國家比其他任何歷史時期都想要接收更多的技術移民。世界銀行2000年對20個發達國家的5200萬移民做的調查顯示,36%的移民擁有大學學歷,比1990年大幅提高。當然,人才流失只是一個結果,而并非造成移民輸出國問題的原因。例如在非洲國家馬拉維,大量護士離開是因為當地拖欠薪資,醫院條件惡劣;而企業家紛紛移民,是因為這個國家的商業環境很糟糕。即便強行挽留這些人,他們也可能跳槽或轉行。

  接收國的誤區

  2007年11月,被譽為“法國CNN”的France 24做了一次民調,結果顯示:55%的西班牙人認為移民對他們的經濟有好處,意大利人同意這一觀點的比例是50%,德國和英國只有42%。

  許多民眾擔心的是,大量外來者會占用有限的公共資源,而且,如果國家經濟不景氣,外來者會搶他們的飯碗。

  一個世紀前,美國移民潮達到頂峰,當20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開始時,美國國內彌漫著濃重的排外情緒。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下滑也許會導致大范圍經濟蕭條,美國本土公民對于移民的憂慮再次泛濫。事實上,即便在經濟情況良好的情況下,美國窮人還是不歡迎外來者。

  不歡迎移民的人認為移民或許會給經濟總量帶來好處,但個人感受到的卻十分有限。英國的反移民組織“移民觀察”(Migrationwatch)表示,移民每周給每個英國人只有幾便士的效益增加。美國的反移民人士羅伊·貝克則建議,老齡化的國家應減少對外來勞工的依賴,希望引入更多投資和培訓當地人。但類似清潔和護理的工作,并不能外包到海外或實現機械化。即便更多的當地人有機會去做技術活,不斷減少的勞動人口仍意味著這些國家的經濟將緊縮。

  事實上,最讓本地人不滿的是從事技術含量較低工作的外籍勞工。在美國,28%的合法建筑工人、1/3的女傭和管家來自國外。如果算上非法移民,這個數字將更高。

  移民是否讓當地窮人的生活變得更糟糕呢?哈佛大學移民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并沒有這種關聯。從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間,有大量移民存在的美國城市,薪資比其他美國地區低3%,而對于那些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低8%。但大量移民存在的地區,可增加更多就業機會,因此抵消了薪資降低的負面影響。

  這項研究符合現代史上的其他移民潮規律,如上世紀90年代初61萬俄羅斯猶太人涌入以色列,1962年90萬法國人撤離阿爾及利亞,以及1974年到1976年,60萬葡萄牙人從非洲撤離。每一次移民潮的涌入都增加了就業機會,并使薪資水平稍有下降,但后來又恢復正常。因此,哈佛大學移民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美國的大量移民涌入,只給10%的最窮的美國人造成影響,大概使薪資縮水5%。

  此外,對于大批移民會占用接收國大量公共資源的擔憂,如學校、廉租房和醫療衛生設施等,研究顯示,許多合法的新移民都是身強力壯、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并不會占用多少公共資源,而他又和普通公民一樣交稅。當然,隨著移民年齡的不斷增加,他使用公共資源的幅度也會隨之增加。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對全美境內的調查顯示,高中以上學歷的移民平均一生繳稅10.5萬美元,而高中以下學歷的移民繳的稅最多只有8.9萬美元。

  當然,移民也會引發一些負面效應。倫敦地鐵爆炸案和巴黎郊區騷亂已顯示,移民是否能融入當地社會,非常重要。宗教極端主義增加了人們的恐懼,大家擔心移民難以接受目的地國家的基本價值觀。但阻止移民并不能杜絕恐怖襲擊。

  如今,戰爭難民最后都變成了移民(無論合法與否)。在今后數十年,氣候變化也許還會迫使一些人移民。而錯誤的政策、恐怖主義的消極影響以及同化移民的失敗,都是每個政府必須面臨的問題。 (蘇慶先、李拯宇、李澤旭、金姬)

[上一頁]  [1]  [2]  [3]  [4]

編輯:王海波】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每日關注>>更多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