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上任后第一次訪問圣地亞哥的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張云暨夫人楊艾娣,日前與當地五個領養中國孤兒的美國家庭快樂相聚。家長們紛紛表達了對中國政府領養政策的好評,以及與中領館加強互動的愿望。張云夫婦向孩子們贈送禮物,并與五個家庭一道出席僑社的晚宴。
圣地亞哥是領養中國孤兒的美國家庭最集中的大城市之一。據當地“領養中國孩童家庭協會”(Fami-lies with Children from China,簡稱FCC)統計,全圣地亞哥縣至少有160個家庭先后從中國的福利機構領養孤兒,藉由這種途徑“落戶”到此的中國孩子超過三百人,每家領養的人數少則一個,多則四個。“中國兒童、美國爹娘”已不再是個別現象。
當天會見中,FCC前會長、現任理事會成員瑪蒂‧福爾汀(Marty Foltyn)向張云夫婦介紹在座的家長,同時簡報中國孩子受領養家庭悉心撫育、健康成長的情況。張云高興地獲悉,這些來自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孩子都被養父母視同己出,完全與小區融為一體。不但與美國孩子接受同樣的教育,還得到學習中文及其它才藝的機會,不少孩子在繪畫、寫作、舞蹈、體育等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天賦。
家長之一吉姆‧博伊德(Jim Boyd)告訴張云,他申請領養第一個中國孤兒時,中國要求領養方必須與孤兒共同生活一年。他為滿足這個條件,毅然辭去工作,攜太太遠赴中國,到南京某大學出任客座教授,在明朝皇帝陵寢附近的“孝陵衛”租屋居住。這一年,他們還順便游歷35個中國城市,增加對華夏文化的認識,獲益匪淺。
耳聞博伊德將古城南京的風貌娓娓道來,身為南京人的張云備感興奮,連連稱博伊德夫婦為“半個老鄉”,對他們一絲不茍辦理領養手續的態度表示贊賞,并歡迎他們全家方便時再訪中國。張云表示,中領館一定積極發揮橋梁作用,盡可能為美國領養家庭提供各種方便。
另一位名叫蘭德爾‧惠特菲(Randall Whitfield)的家長收養的兩個中國女孩梅西(Macy)與安娜(Anna)現在分別上中學與小學,長得既結實又漂亮。惠特菲強調,他們從不刻意隱瞞孩子的出身背景。相反地,還鼓勵她們努力學習中文,繼承民族傳統,認為這種方式更有利孩子的身心健康。
座談中,幾位小姑娘合唱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備選會歌。江小曉(Mandy Wirt)還朗誦自己寫的英文詩《感覺》(Feeling),同時向張云贈送她的水彩畫作品。
張云夫婦與隨行的中領館官員侯艷琪、王珞也將帶來的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絨毛玩具,以及許多精美兒童讀物、中文課本分贈五個家庭,并托家長們向FCC的全體會員家庭致意。(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