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九日電(傅蕾) 上世紀初橫掃中國東北三省的鼠疫大流行被南洋華僑醫學家伍連德在短短幾個月內撲滅,挽救了千百萬條生命。時隔近百年后,旅美醫學博士王哲撰寫的《國士無雙伍連德》九日在北京舉行首發儀式,以紀念、緬懷這位現代醫學先驅、中國衛生防疫檢疫事業奠基人。
中國科協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在《國士無雙伍連德》一書序言中說,伍連德先生在風雨如磐的舊中國,尚且能夠在醫療衛生事業中做出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現在的醫學工作者更應該在醫學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的原始創新成果,這是當代中國醫學工作者應有的民族自信和自覺。
伍連德一八七九年三月出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嶼。他是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第一位華人博士畢業生。伍連德先后開創了中國流行病學、微生物學、實驗動物等學科,并先后在各地創建了二十多所醫院和醫學院,其中創立于一九一八年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是中國人自己籌資、建設、管理的第一所綜合大型西醫院。
一九〇一年,伍連德登報呼吁成立以華人為主的醫學會,隨后于一九一五年與顏福慶等創立中華醫學會并擔任第二、三屆會長。他參與發起并創建了十余種科學團體,包括中華麻風救濟會、中國防癆協會、中國公共衛生學會、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醫史學會、中國科學社等。
東北鼠疫防疫結束后,伍連德開始為收回國境衛生檢疫權而奔走呼吁,經過十數年努力,一九三〇年海港檢疫管理處成立,正式從洋人手中收回海港檢疫權,并只用一年時間就使中國港口衛生檢疫便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到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以前,中國國境衛生檢疫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除對現代醫學貢獻卓著外,伍連德還是近代對傳統醫學有突出貢獻的人物。他和王吉民于一九三二年用英文出版《中國醫學史》,第一次系統地向世界介紹中國醫學,使中醫從此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