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韓國仁川中國城:一年待客40萬 炸醬面生意最火

2006年12月26日 13:32


韓國人尹黃錫一家在中國城選購衣物 (沈林 攝)

  隨著中韓關系的快速發展,中國城在韓國成為熱門話題。不過,受政策的制約,韓國的中國城發展較緩慢。相比之下,距首爾幾十公里的仁川中國城,則是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

  一年待客40萬人 滿街飄著炸醬面味

  據仁川市中區負責人告訴記者,2005年,仁川的中國城接待的游客超過40萬人次,創下了歷史紀錄。其中國外游客3.8萬人次。外國游客中,美國游客人數最多,其次為日本游客,排第三的是中國游客。該負責人介紹說,現在仁川中國城平均每天接待3000名國內外游客,在周末和公休日人數會增加到1萬名。幾年前,這里的日平均接待人數僅200名,即使周末也不過500人左右。

  在中國城,有20多家華人華僑經營的中餐館,10多家中國商店,一些小型中國商品銷售企業也入駐這里。走在中國城的大街上,炸醬面和油炸溜炒的氣味彌漫所有的街道,間或傳來茉莉花茶的幽香,傳統的中國工藝品琳瑯滿目……

  走進中國商品店,你會看到紅底金龍的變壓器、檐角并排的紅燈籠、綠底蟠龍紋樣的垃圾桶、金色粗紋纏過紅柱的街燈,處處都透著中國特色。

  中國茶和點心鋪也是不少韓國人愛去的地方。茉莉花茶、普洱茶、鐵觀音等各色茶葉樣樣俱全;芝麻糖、月餅等傳統糖果點心各家店鋪都在賣,價格從3000韓元(約合人民幣25元)到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6元)不等。

  許多女性游客最喜歡的去處還是傳統衣店。旗袍、唐裝、用綢緞織造的室內裝飾畫等都非常受歡迎。衣服價格也不貴,大約在2000韓元到1.5萬韓元之間。

  攜夫人和3歲女兒逛中國城的尹黃錫說:“這里比中國更像是中國,衣服價格比我去中國看到的還要便宜。”和朋友一起來到中國城的李相妍挑了一件紅色旗袍后開心地說:“非常漂亮,非常性感。”

  韓國人對中國炸醬面一直情有獨鐘。這里有個共和春飯店,就是一百多年前韓國首次賣炸醬面的地方,該建筑物已經被指定為近代文化遺產。據傳說,炸醬面原本是在仁川港開放時期來到這里的中國山東人賣給仁川港碼頭工人的食物。

  但從1910年開始,共和春將炸醬面正式列入了菜譜。現在的共和春只剩下當時華麗舊建筑的痕跡,不過,韓國方面還計劃在這里建一座炸醬面博物館。

  政策限制多 中國城發展受約束

  近年來,中韓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快速發展,中國成為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城的建設也列入多個城市的規劃。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對中國城經濟進行了專題研究,并于2006年7月發表了研究成果:《中國城振興方案》報告書。

  全經聯的報告書指出,加拿大拿出1500萬美元建中國城,州政府和溫哥華市低價提供了公共用地。橫濱中國城每年的銷售額達500億日元。這得益于日本政府給予華僑創業資本和永久居住權的華僑經濟培育政策。日本華僑從20世紀70年代的2萬人激增至目前的50萬人。鮮有國家像韓國一樣中國城如此蕭條。

  報告還分析了中國城沒能在韓國首爾誕生的原因。韓國不承認華僑學校學歷、外國人創業資金制度和金融交易不夠完善、中國人錄用程序和出入境程序繁瑣等等,都制約了中國城在韓國的發展。

  該報告分析認為,如果在像首爾這樣的大城市建設中國城,將會帶動24萬億韓元的投資及消費效應,其中投資效應達2.72萬億韓元,消費效應達21.24萬億韓元。此外還能創造12萬億韓元的附加價值,以及92萬個就業機會。不僅如此,還可能有2萬億美元左右的國際華僑資本持續流入。而如今,韓國政府的各種限制措施制約了華僑的經濟活動,成為中國城發展的制約因素。報告指出,從全球角度來看,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普遍都建有大規模中國城,但韓國只有部分地方自治團體正在推進建立中國城項目。

  全經聯的報告強調,在韓國仁川、一山等地推進的中國城項目達7個,但由于政府的各種限制,項目的推進停滯不前。因此報告建議,為了通過中國城吸引華僑資本、創造就業機會,必須改善相關制度。其中包括:簡化在中國城內聘用中國人的程序;改善在支援創業資金及金融交易方面的不便;承認華僑學校的學歷;簡化華僑企業家出入境手續等。

  全經聯常務李炳旭強調說:“我國有必要支持中國城相關制度,如對中國城聘用中國人問題,從許可制轉為申報制,并對擁有永久居住權的華僑賦予支援創業資金等優惠。”

  仁川中國城歷史久

  仁川中國城形成于1883年仁川港開放之后,興盛時曾聚集過2000多名中國人。后來,華僑的地位幾經波折,歷經磨難,中國城也因此飽經風霜。滿洲事變以后,中國城在日本人的淫威下失去了往日的光景。

  韓國光復后,雖想重振往日興盛局面,但又由于20世紀60年代后,政府實施了限制華僑經濟權的政策而未能如愿。當時,大批華僑離開韓國去了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從此這里便逐漸變得冷冷清清。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作者:沈林)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