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教育

國僑辦副主任趙陽:華僑大學人才培養突出“僑”

2010年11月05日 08: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國僑辦副主任趙陽:華僑大學人才培養突出“僑”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滄桑砥礪,春華秋實。6日,華僑大學將迎來建校五十周年慶典。中國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趙陽今日在此間指出,“華僑大學人才培養突出‘僑’字,注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突出中華民族特性,并因之成為海內外學子成才的搖籃”。

  華僑大學1960年由中國政府創辦于著名僑鄉福建泉州,隸屬于中國國務院僑辦,是一所主要面向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辦學、國家重點建設的多學科綜合性大學,也是中國政府面向海外開展華文教育的主要基地。

  “華僑大學的創設,最初是為了滿足華僑學生就讀高等學校的需求。”趙陽介紹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的成立使海外華僑青年對祖國向心力大增,華僑青年紛紛回國。據統計,自1949年至1957年間,回國求學的華僑青年達4萬余人。為滿足華僑學生學習的需求,國家先后創辦了一批華僑學生班、華僑學校,并投巨資創設專供華僑學生就讀的高等學府,于1958年在廣州重建暨南大學,1960年在泉州創辦華僑大學。

  隨著中國國情變化,華僑大學已從建校前期的全部僑生,逐漸轉變為港澳臺僑生與國內學生并存的現狀。盡管僑生的比例目前還較小,但是華僑大學仍為全國在校港澳臺僑學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趙陽稱,現在,華僑大學以“會通中外,并育德才”為辦學理念,強調對港澳臺和海外僑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除了教給學生專業知識,更注重讓他們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特性,了解中國國情和世界,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

  50年來,華僑大學共為海內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各類人才10萬多人,其中境外學生4萬余人、港澳學生1萬余人。趙陽說:“他們許多人事業上成就卓越,在當地頗具聲望,不僅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重要作用,而且聯絡了數以萬計對中國友好的國際人士。”

  統計資料顯示,50年來,華僑大學共為澳門培養6000多名各類高級人才,其中60多名華僑大學校友在澳門特區政府出任局廳處等中高級公務員職務。澳門建筑師協會50%以上會員是華僑大學畢業生,澳門紀律部隊中15%的人畢業于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在香港校友超過5000人,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行業貢獻才智,成為香港社會“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骨干力量,華僑大學香港校友會已發展成為內地高校在港組織能力最強、凝聚力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校友會之一。

  趙陽指出,作為主管機構,國務院僑辦長期以來十分重視華僑大學的發展規劃。“十五”、“十一五”期間,分別制定了華僑大學發展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的認可,并得到國家8億多元的基建投資。現在華僑大學已形成了泉州、廈門兩個校區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他稱,學校目前在硬件上已獲得極大改善,更重要的是軟件發展。希望華僑大學進一步突出教學、辦學特色,加強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招生質量和數量,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趙陽說,華僑大學在發展過程中注重與海內外僑界的交流和溝通,每年組團到海內外拜會各界僑領,并在東南亞等華僑華人聚集地區設有常駐機構。1980年,華僑大學董事會成立,聘請海內外僑領擔任董事,至今,已聘請了近300名海內外知名人士擔任學校董事。據不完全統計,海內外僑界為華僑大學捐贈已達數億元人民幣。

  “華僑大學50年的發展,與海內外僑胞和校友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也融合了歷屆華僑大學領導的心血,是幾代華大人辛勤耕耘的歷程。在展望新的發展,肯定現在成就的同時,不能忘記過去老領導、老教授、老員工。在此,我代表國務院僑辦表示衷心地問候和感謝。”

  趙陽表示,希望華僑大學校友和支持華僑大學事業的僑胞,在發展好自己事業的同時,繼續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促進中國與當地的友好關系和傳統友誼做出更大貢獻;希望海內外校友發揮優良傳統,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華僑大學的發展建設,促進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希望華僑大學也為海內外校友及僑胞的事業發展提供幫助。(完)

參與互動(0)
【編輯:謝萍】
    ----- 華文教育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