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行業的競爭,通常起于價格,止于利潤,經歷過去年國慶的翻盤和今年“五一”狙擊戰后,記者連日來采訪發現,在金融危機之下廠商必爭的中國平板電視市場,中外品牌的競爭似乎顯露出了從價格惡斗漸向錯位搏殺的新跡象。
中國品牌集體觸網
盡管價格仍是國產平板的一大進攻利器,但今年“五一”多數中國彩電巨頭有著一個共性:尋求平板電視的網絡化生存,并促使電視與電腦融合。在硬件方面,幾乎所有主流企業都將主打產品扎堆于網上快速下載、在線觀看功能;在內容方面,它們都找到了自己的提供商,TCL與迅雷、創維與酷開網以及追隨者海信與新浪、長虹與騰訊等。
一線城市幾年來一直是本土平板的軟肋,不過記者昨日獲悉,包括廣州、深圳等市場在內,集體觸網的國產品牌延續了去年底以來的挺進態勢,在國美、蘇寧等大賣場都陸續接近或超過了半壁江山;而結合三、四線市場及家電下鄉等絕對優勢領域的銷量,有業內人士初步預估,國產平板目前至少已拿下七成以上的份額。
“真正的網絡電視,必須把網絡和電視以某種合理的形式連接起來,而不應該單純把網絡作為一個概念來操作。”TCL多媒體[1.98 10.62%]中國業務中心執行副總經理李璐認為,“電視觸網”最為重要的就是將電腦和互聯網中的高清影視資源和視頻、圖片放到電視上去收看,這對于家庭而言才最有使用價值。
外資品牌擇路突圍
放棄大規模的資源投入和價格戰,外資平板當下選擇了集中兵力各守戰線。
在平板市場表現相對穩定的LG采取了結盟上游的方式,在數字電視領域發力。“五一”前LG與央視簽訂協議,以央視體育頻道數字電視合作伙伴的身份,與內容供應商共推數字電視的普及。“今后3年,整個數字電視行業將達到每年3倍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消費市場增長最快的一個行業。”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對此領域的發展顯得很樂觀。
按照國家推廣數字電視產業政策的時間表,2015年中國將停止模擬信號的傳播,進入全面數字電視時代。而廣電總局的最新規劃則是計劃在3年內實現對全國地面數字信號的覆蓋,使用戶覆蓋率達到90%。LG顯然將數字一體機作為了在中國市場的核心突破口,并一再強調將在推進數字電視的發展進程上比其他外資企業都會更主動積極。
LED電視也正成為外資平板突圍另一個新的選擇。外資平板中下滑最大的韓國三星,其在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占有率從去年5月份的13.0%跌至今年2月份的4.2%,排名則由龍頭位置暴跌降至第9名。為挽回頹勢,近期三星將平板電視的寶押在了LED(發光二極管)電視上;索尼也利用LED背光技術推出了薄型電視。
對于部分外資平板借LED的突圍,專家認為,一方面當前其產業規模尚小,價格高企;另一方面市場對其認知度很低,對于企業奪取市場份額難有大的貢獻,這是近愁。而在下一代顯示技術的走向上,半數以上中外企業都認為OLED面板將更能帶來高收益,使其比LED更合適成為顯示設備的光源選擇,這意味著LED如果不在兩到三年內解決技術方面的難題,將很難戰勝正趕上來的OLED產品,此可謂遠憂。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