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讓全球IT行業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便是蘋果市值超越了全球科技業龍頭微軟,這讓身處微軟CEO位置的鮑爾默如坐針氈,畢竟在2000年鮑爾默從比爾·蓋茨手中接棒的時候,微軟當時的市值至少超過4000億美元,而如今僅剩下2100多億美元,縮水近半。更具戲劇性的是,原本在微軟眼中根本不值得一提的蘋果,如今市值卻飆升至2200多億美元,讓微軟的老員工們痛心不已。
或許,鮑爾默此時的任何解釋都是無力的,無論是納斯達克指數的高點滑落原因,還是公司內部戰略的失誤。在外界看來,在鮑爾默掌權微軟的這十年,微軟的創造性與成長性已大不如前,特別是在蘋果iPod與iPhone 的暢銷的時候,微軟的主力產品依然集中在Windows操作系統以及OF-FICE辦公軟件,鑒于此,鮑爾默本人似乎也成為了帶領微軟走向衰落的罪魁禍首。
不過,在筆者看來,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高速成長期,如果說2003年到2010年是蘋果的高速成長期,那么,上世紀90年代或許應該算是微軟的鼎盛事情,特別是當時Windows操作系統橫掃全球,比爾·蓋茨本人也多次榮登全球首富,只是到了如今,微軟已經從一個高速成長期慢慢走向衰退期,加上期間對WindowsVISTA操作系統市場預期的高估,讓微軟喪失了一次與業界對手拉開差距的機會。
在此期間,鮑爾默實際上只是個執行者,雖然他有著CEO的名號,對微軟的未來戰略也看上去有著相當份量的“話事權”,但在實際上,鮑爾默根本無力延續微軟的輝煌,這大體與這十年全球科技業的走勢是緊密相連的。
在過去的十年間,谷歌成為了全球互聯網公司的龍頭,在它的帶領下,互聯網免費已經成為整個IT行業的共識,特別是在谷歌有意發展免費操作系統時,更是直搗微軟的痛處,畢竟Windows操作系統的銷售關乎微軟的生存發展。不僅如此,伴隨著無線網絡和數字音樂日漸成為新科技的賺錢業務,此時的微軟卻因為身上的“包袱”過于沉重,而無法騰出手來進行改革創新。此外,在蘋果CEO喬布斯的帶領下,蘋果從計算機制造商成功轉型為消費性電子大廠,更讓微軟不得不再次審視自身過去十年的“產品引導策略”是否正確。
所以說,微軟如今走到這步田地,原因不可能只是在CEO鮑爾默身上,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微軟一貫風格的延續以及外界競爭對手的日漸強大所導致的。不過,這些或許都是次要的,目前擺在微軟眼前的一個更重要問題是:個人桌面操作系統的發展方向。畢竟在互聯網免費的日夜熏陶下,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個人操作系統也應該逐步實現免費。
蔡偉
![]() |
【編輯:劉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