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新加坡、美國、韓國、中國香港以及歐盟國家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了攜號轉網。攜號轉網已是大勢所趨。
對于運營商來說,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用戶的流動性對相信自己實力和服務質量的公司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在新的游戲規則下,誰能留住用戶誰就是真正的贏家。對這些運營商來說,攜號轉網政策反而是一個從競爭對手那里奪取用戶的好機會。用戶的尺度實際上非常簡單,誰提供優質價廉的服務,就入誰的網。這樣,服務信譽好的運營商,如果再提供彈性的選擇范圍,自然就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戶。
從國外已經實現攜號轉網的國家來看,既有小運營商趁機從大運營商手里奪走大量用戶的案例,也有主導運營商拉大優勢的例子。
日本移動老二用戶大幅增長
日本從2006年10月24日全面實施手機攜號轉網政策以后,日本第二大移動電信運營商KDDI的凈增用戶數大幅增長,僅在11月就新增近32.5萬名用戶,占全國用戶凈增總量的82%以上,是其他兩個競爭對手,NTT DoCoMo和Vodafone K.K.新增用戶數的6倍。其靈活的資費策略以及在音樂下載業務方面的成功是其吸引用戶的兩大法寶。
韓國最大運營商先輸后贏
而韓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2004年1月1日,韓國開始實行攜號轉網政策。在剛開始的半年中,韓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SK電訊用戶大量流失,業績下滑。隨后,SK電訊開始調整策略,特別加強了無線互聯網業務的發展。在最近兩年中,其收入和利潤快速增長,并進一步拉大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香港手機用戶數激增
香港電訊管理局自1999年3月1日起實施移動電話號碼可攜帶政策,準許移動網絡運營商引入雙頻服務。
這一政策施行后,加劇了香港運營商之間的競爭,用戶在選擇運營商的過程中,運營商為了保留原有用戶、吸引新用戶,手機資費不斷下降,而手機用戶數也從280多萬激增至500多萬,整個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
美國運營商阻擾不成積極應對
美國是較早推行這一政策的國家之一。自2003年11月24日開始施行帶號轉網制度,可以說,帶號轉網是促使近年來美國無線業格局變動的一大潛在因素。美國的帶號轉網制度規定,無論是固定電話還是移動電話,用戶均可在保留原電話號碼的情況下改用同一地區其他無線運營商的服務,或將原固定電話號碼改為移動電話號碼。該制度消除了無線運營商之間以及固定電話運營商和無線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壁壘。在該政策實施的第一年,就有近850萬手機用戶在保留原來電話號碼的情況下更換了通信運營商。
但這項電信新法案實施前曾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受到美國前幾位運營商的極力阻擾和反對,在正式實施之前被迫延期了三次。在此期間,以Cellular為首的移動運營商組織聯合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宣布“攜號轉網制度”無效。不過,他們的要求先后被地方法院和華盛頓特區上訴法院駁回。受此影響,美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Verizon Wireless無奈接受FCC的建議,宣布支持該項制度。在Verizon Wireless帶動下,市場排名二、三位的Cingular和AT&T Wireless也“接受現實”,積極進行設備投資。與此同時,原先一致反對該制度的固網運營商也開始手忙腳亂地準備,11月24日當天,美國SBC通訊公司就宣布已經完成實施攜號轉網的準備。多米諾骨牌已然坍塌,各家運營商都在考慮先下手為強,因為一旦從開始就能遙遙領先的話,將能在“改變了規則的爭取客戶游戲”中,占據有利地位。于是,幾大移動運營商立即推出了多項促銷和優惠政策。而主導運營商Verizon在美國實施攜號轉網業務后,用戶數量也大幅增加。(趙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