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加速器”?染發劑傷腎真相
染發劑導致的腎病并非危言聳聽,其對腎臟的損傷是多成分、多途徑的,且具有隱匿性,早期無明顯癥狀。對腎病患者而言,染發更是一項需要謹慎對待的行為。
■儲奧嬌 王元 鐘逸斐
近日,李女士發現自己肌酐和蛋白尿均較前明顯升高,在醫生詳細詢問下,發現她一個月前曾進行過染發。這個看似平常的美容行為,為何會成為腎臟健康的隱形殺手?
為什么染發劑會傷腎?
染發劑會傷腎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著色劑,二是重金屬。
染發劑,也就是著色劑,可分為臨時性和持久性兩類。臨時性染發劑洗一次頭就掉了;持久性染發劑是直接將染料滲入發絲并著色,固色時間久。目前,市面上80%的染發劑都是持久性染發劑。
持久性染發劑的主要成分是對苯二胺,有很強的致癌性、致過敏性,長期接觸易造成濕疹、接觸性皮炎、哮喘。長期接觸對苯二胺可導致慢性腎臟損害,出現少尿、無尿、蛋白尿以及肌酐升高等情況。對腎臟來說,這些化學物質無疑是“劇毒”。
要想最終上色,要靠染發劑發生化學反應。染料分子滲透到頭發的鱗片層中,從而改變頭發的顏色。這個過程中,染發劑里的鉛、汞等重金屬會通過頭發、頭皮被吸收到人體,被人體吸收的部分都要通過腎臟排泄,對腎臟的傷害不言而喻。
有人會問,如何判斷染發傷腎?關鍵看腎小管損傷標志物。腎臟損傷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但腎小管損傷標志物可提前發出警報。目前臨床常用的指標包括:24小時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一種腎小管重吸收蛋白,其水平升高提示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這是腎小管細胞內的酶,當腎小管受損時,NAG會釋放到尿液中,是反映腎小管損傷的敏感指標。
李女士的檢查報告顯示,這些腎小管標志物在染發后較染發前成倍增長,這正是染發劑腎毒性的證據。
以前也染發,為何突然腎損?
李女士說自己曾經也有染發病史,為何偏偏這次腎功能指標進展較快?詳細與李女士溝通后,我們了解到這一現象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
第一,頭皮破損:讓有害成分“長驅直入”。
染發時,若頭皮有傷口,比如有抓撓、毛囊炎,對苯二胺、重金屬等成分可直接通過破損處進入血液,繞過皮膚屏障,導致體內有害成分濃度驟升。李女士的案例中,染發時頭皮破損就是其指標快速升高的重要原因。
第二,深色染發劑:高濃度成分的“毒性疊加”。
深色染發劑(如黑色、深棕色)需要更多的染色劑和偶聯劑來達到預期顏色,有害成分濃度通常高于普通染發劑,毒性也相應增強。腎臟的代謝負擔會顯著加重,腎損傷風險也隨之增加。
染發后腎功能惡化有救嗎?
對染發后出現的腎功能不全急性進展,除了常規基礎治療外,建議患者及時就診,在完善檢查后進行規范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包括四診合參進行個體化中醫藥處方,以及盡快進行補液治療以改善短期內快速惡化的腎功能,并配合中藥貼敷、艾灸、電離子透藥等中醫特色外治法以達溫補腎陽、活血通絡之效。
李女士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一月后腎小管損傷標志物24小時尿β2-MG、NAG均較前下降。另外,腎功能的變化也是腎友們最關注的問題,我們同步比對了李女士的腎功能與蛋白尿水平,發現其變化趨勢與腎小管標志物的變化趨勢吻合,即染發后肌酐、蛋白尿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指標進展獲緩解。
由此不難發現,及時規范的治療能有效改善染發后腎損傷。
非染不可,怎么辦?
腎臟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臨床上常形象地描述腎病指標“上山容易下山難”,因此建議腎病病友:應盡可能避免染發,避無可避則減少染發次數,少用持久性染發劑。必須染發時,需關注染發劑成分,嚴格選擇低苯胺、無汞的染發產品;染發后徹底把頭發和頭皮洗凈;沖洗時切忌用力抓撓,以免頭皮破損引發感染。
染發后2周至1個月內要密切跟蹤監測腎功能及24小時尿相關指標。染發后一旦出現泡沫尿、水腫、乏力等癥狀,及時就醫,規范治療,延緩腎功能惡化進程。最后,呼吁大眾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時,也要重視身體的健康信號。
(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腎病一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