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小意外”帶來“大傷害”
暑假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但往往也是意外傷害的高發期。紐扣電池、玩具小零件、畫筆……這些看似平常的物品,都潛伏著各種風險,可能導致骨折脫位、窒息穿孔、嚴重燙傷等。
家長該如何防患于未然?遇到緊急情況怎樣正確施救?
打球受傷
拇指被踩骨折
未就醫加重傷情
最近,10歲的強強參加一場籃球賽,在起跳后落地時摔倒,導致右腳踝扭傷,混亂中他的左手大拇指被隊友重重踩了一腳。
起初,強強只覺得腳踝疼得厲害,大拇指的疼痛似乎可以忍受,便沒有做處理。但是一天后,他的左手大拇指已經不能彎曲。
到醫院檢查后,醫生確診強強的踝關節扭傷,左手大拇指的指骨骨折。
暑期是兒童運動傷害的高發期。北京兒童醫院骨科醫生劉昊楠介紹,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受傷特點各不相同:5歲以下幼兒多因平衡車、滑板車摔傷或攀爬墜落;5至10歲兒童常見輪滑、球類運動傷;10歲以上青少年則以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運動損傷為主。“最令人擔心的是,很多意外傷害由于初期處理不當,導致患兒傷情加重。”
劉昊楠提醒家長,處理孩子運動受傷時,千萬別犯這些錯誤:有的家長看孩子“還能動”就覺得不嚴重,低估了傷情;有的家長一著急就給孩子熱敷,反而使腫脹更厲害;更危險的是有的家長沒及時讓孩子停下活動、固定傷處,造成了二次傷害。
正確做法是立即停止運動,用冰袋冷敷傷處15至20分鐘,同時用硬紙板、雜志等硬質材料將受傷部位臨時固定好,趕緊送孩子去醫院。
“運動前一定要選擇安全的運動場地,做好充分熱身,配備合適的防護裝備。”劉昊楠說,兒童骨骼發育尚未完全,同樣的外力作用下比成人更容易發生特殊類型的骨折,家長需要格外重視。
誤吞異物
紐扣電池卡喉
差點致食道穿孔
“孩子突然不吃東西了,一直流口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李女士至今仍心有余悸。上月初的一天凌晨,她抱著4歲的兒子沖進首都兒童醫學中心急診室時,孩子的小臉已經憋得發紫。值班醫生檢查發現,患兒頸部出現異常腫脹,原因是1枚直徑約1厘米的紐扣電池卡在食道入口,周圍組織已出現腐蝕跡象。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陸穎霞立即為孩子進行手術。“再晚一會兒就可能食道穿孔,后果不堪設想。”陸穎霞說。
事后了解得知,這枚電池來自家里的電視遙控器。孩子當時正拿著電視遙控器當“玩具槍”玩耍,摔打中電池倉蓋脫落,紐扣電池滾落到沙發縫隙里,孩子摸到閃亮的電池后,出于好奇直接塞進了嘴里。
據首都兒童醫學中心統計,暑期以來,類似誤吞異物的急診病例明顯增多。除常見的硬幣、紐扣外,一些看似無害的玩具配件也藏著危險。“曾經有個5歲患兒吞下7顆磁力珠,因磁珠相互吸引導致三處腸管粘連壞死,險些危及生命。”
面對突發情況,一些家長讓孩子吞飯團試圖把異物壓下去,或拼命喂水希望沖走異物,但這些做法都可能造成二次傷害。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停止進食飲水,保持冷靜,盡快送醫。
陸穎霞建議,家長購買玩具時要特別注意年齡標識。標有“0+”的玩具通常不含可吞咽小零件;而標注“3+”或“6+”的玩具可能存在較小部件,需要加強看護。家中有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務必將大孩子的玩具收好,避免幼兒接觸。此外,要將紐扣電池、別針等小物件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熱水燙傷
玩耍碰倒水壺
大面積燙傷入院
“媽媽,疼……”在首都兒童醫學中心普外科病房,5歲的小磊虛弱地躺在病床上,臉上和胸口纏著厚厚的紗布。入院前一周,這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在家中玩耍時,無意間拽了一下桌布,整壺剛燒開的沸水瞬間傾瀉而下。
小磊媽媽正在廚房做飯,聽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趕緊跑出來,只見開水灑得滿地都是,孩子的臉和胸口已經通紅,很快就開始起泡。她立即抱著孩子沖進浴室,用涼水沖洗了近20分鐘后,又火速趕往醫院。
經診斷,小磊的面部和胸腹部出現大面積燙傷,需要住院治療。“像這樣的案例,每個暑期幾乎都能遇到。”普外科醫生陳震說,暑期是兒童燙傷的高發期。“根據我們的接診數據,其中廚房燙傷最為常見,比如碰倒熱水壺、打翻熱湯等。”
“很多家長都知道發生燙傷要沖涼水,但具體操作有講究。”陳震說,正確的做法是立即用常溫、流動的清水沖洗傷處。輕度的燙傷至少要沖洗15分鐘,中重度燙傷則需要20至30分鐘。此外,如果衣物和皮膚粘連,要用剪刀剪開、去除衣物,之后用干凈紗布或保鮮膜覆蓋創面,盡快送醫。
“有的家長給孩子涂牙膏、抹醬油甚至敷面粉,這些都是錯誤的,不僅不能緩解燙傷,反而可能造成感染,增加治療難度。”陳震說。
畫筆“刺客”
手拿畫筆跌倒
釀成顱眶貫通傷
最近,北京同仁醫院完成了一場緊急的顱眶貫通傷搶救手術。8歲的悅悅在畫室爬樓梯時不慎跌倒,手中畫筆自右眼眶刺入顱內。轉診至同仁醫院時,孩子右眼瞳孔對光反射遲鈍,生命體征微弱。
急診檢查顯示,畫筆尖端逼近顱內海綿竇,異物與血管壁最小間隙僅1.3毫米,直接開顱手術拔除可能引發大出血或神經損傷。同仁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康軍立即與眼科、麻醉科、急診科等多學科醫生展開會診。最終,在無損傷前提下,醫生們將深嵌顱內的畫筆完整、平穩地移出,并縫合眼部創口。
目前,悅悅已平安出院,視力也正逐步恢復。康軍提醒,暑假期間,家長需特別注意將筆、剪刀等尖銳物品妥善收納,不要讓孩子在跑動、攀爬時手持此類物品,以免出現意外。發生異物刺傷時切勿自行拔出,應注意保護傷口并及時送醫。到醫院就診時,要完整告知醫生受傷經過,為搶救治療爭取寶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