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濕熱天氣持續 為何高血壓患者需要特別“上心”?這份健康提示請收藏↓
央視網消息:眼下雖然已經過了處暑,但是很多地方仍然表現出濕熱的特點,專家提醒,這樣的天氣,高血壓患者需要特別警惕,因為血壓波動可能會引起心腦血管的異常變化。
記者在北京宣武醫院了解到,由于濕熱氣候嚴重,這一時期高血壓患者應特別注意由于濕熱導致的血壓波動和血管痙攣。
專家介紹,當空氣濕度超過80%、氣溫維持在30℃以上時,人體將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高溫促使身體通過大量出汗來散熱,導致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上升,就如同流動的河流變成了黏稠的泥漿,心臟需要更加用力做功才能推動血液循環。另一方面,高濕會阻礙汗液的蒸發,使身體的散熱效率大幅下降,再加上氣壓偏低,空氣中氧氣含量減少,心臟只能承擔更大的負荷以保障全身的供氧需求。
專家介紹,氣溫升高可使血管擴張,出汗會降低血容量,部分高血壓患者以及血壓正常的人群可能出現血壓降低的情況;而高溫和低血容量又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造成心率上升、血管收縮,引起部分患者心悸、煩躁、血壓升高。有研究表明,濕度每增加10%,血壓波動幅度將增加5—8mmHg。這種忽高忽低的血壓波動最危險,如同反復拉扯的橡皮筋,極易導致血管痙攣。痙攣的血管不只限于冠狀動脈,也包括腦血管及其他重要臟器的血管,這是濕熱天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數量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專家提醒,這一時期一定要增加測量血壓和心率的頻度。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尹春琳稱:“通常我們建議早晚各監測一次血壓和心率的次數。另外,我們要特別關注清晨高血壓。血壓有一個晨峰,這段時間是心腦血管高發的一個時段,所以要特別關注。另外,我們要監測一下心率的變化,如果心率持續高于80次每分鐘,建議去專科門診進行診療。”
新聞提示: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控鹽、補鉀
濕熱天氣中,高血壓患者可以在飲食上做一些節制和調整,合理的飲食方式能夠幫助血管“減負”。
專家建議,濕熱天氣時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控鹽、補鉀、穩定血壓。因為天氣濕熱,人們易偏愛重口味的食物以提振食欲,然而高鹽飲食會導致體內水鈉潴留,增加心臟負擔。建議正常人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內,高血壓患者應控制在3—5g。但如果是進行大量體力活動、大量出汗的人群,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
尹春琳稱:“我們建議應該低鹽、低脂、富鉀飲食。多食用水果蔬菜,富含鉀的一些食物比如香蕉、菠菜、土豆這樣一些鉀含量高的飲食,同時適當飲水,補充電解質,建議是白開水或者淡茶水,避免一些含糖高的冰水。”
新聞提示:高血壓患者可適度運動 要遵循“溫和”原則
專家提醒,暑熱天氣有運動習慣的高血壓患者也可以適度運動,但是要遵循 “溫和”運動的原則。
專家建議,一是選擇舒緩的運動。高血壓患者適合練習相對“溫和”的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的運動。二是把握“黃金時段”。一天中最適宜運動的時段為6—7時或19—20時,氣溫相對較低。適可而止的運動量和循序漸進的鍛煉計劃,能幫助高血壓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增強體質。若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胸悶、氣短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休息后無法緩解的建議就醫。三是在室內運動需“控溫”。使用空調宜將溫度設定在26℃左右,避免與室外的溫差過大。運動結束后,切勿直接對著空調出風口吹風。如要洗澡,需用干毛巾擦去汗水并休息約15分鐘,沐浴的水溫控制在37℃—40℃之間,以防血管驟然收縮。對于有些患者在這個時期出現的血壓正常或偏低的情況,專家提醒一定不要擅自停藥。
尹春琳稱:“高溫濕熱的環境,一旦出現胸悶、胸痛、心慌、乏力、憋氣這些情況,建議及時到專科進行就診咨詢。高血壓患者出現血壓偏低或者是在正常范圍,不建議擅自停藥,建議到專科進行咨詢以后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