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16分報道,衛生部副部長劉謙昨天(27日)表示,今年是醫改的攻堅年,作為各項改革交匯點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面臨著改革機制,轉變服務模式等諸多任務。而要實現這一系列的變革,首先要從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控制不合理費用,改變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等關鍵問題入手。
“以藥補醫”是造成醫療衛生服務公益性質淡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多年來困擾衛生部門的突出矛盾。衛生部副部長劉謙在昨天召開的全國社區衛生綜合改革經驗交流會上說,今年衛生部要通過改革解決損害百姓利益的突出問題。
劉謙:整個醫療衛生改革的方向,還是要保持他的公益性。而我們要改革什么?我想最基本的一個還是要改變機制問題。就是希望要改掉以藥養醫,以藥養防,重醫輕防,多收多得,這樣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這樣做下去也會導致損害老百姓的利益。
劉謙表示,新醫改提出要實行基本藥物制度,降低百姓用藥負擔。但是,由于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現在有的地方還沒有切斷藥品收入、檢查收入與醫務人員收入的關系。這樣的機制問題不解決,會導致改革成本不斷增高。
劉謙:最大的問題是機制的問題,機制沒有轉,這樣走下去導致改革的成本增高。改革必須是綜合的改革,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一定是通過補償機制,轉變運行機制,通過補助,該給的錢要逐步到位。
醫改除了要改掉這樣的機制弊端,同時也要改變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一方面我國的優質資源向大城市、大醫院集中,另一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顯得非常薄弱,這樣的惡性循環,資源一頭緊缺,一頭浪費,這樣的一種狀態必須通過醫改來解決。
劉謙:我們在改革當中要注意,老百姓要什么,老百姓要的是服務方便,可信、可靠的醫療服務,但是價格要合理。但是按照科學的角度看,要加強基層,同時大醫院也要適度發展,采取病人分流,沒有一個國家不采取醫療分流的。只要有一點兒問題都涌到大醫院一定是不科學的,是不符合規律的。
衛生部下一步還將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控制不合理費用,讓百姓真正感受到醫改的好處。
劉謙:比如說控制不合理費用,不該用的檢查不用,可以用第一個層次的藥解決問題,就不增加患者的負擔,這些都是老百姓能夠實質的受益。包括落實好科學用藥、合理用藥、兼顧群眾需求的關系,要通過我們不斷的規范化管理,要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提高我們基層醫療質量。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要讓老百姓感受到醫改的好處,這是我們在現實條件下必須做到的事情。(記者 劉天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