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感冒’好了,我就能上學了。”家住莆田涵江江口鎮鳳門巷6歲的連凱杰,天天這么盼著。媽媽何玉連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小凱杰得的是白血病,經過兩年的治療,醫生說有80%的希望,現在還剩一年半的治療期,需要兩三萬元的醫療費,但連家早已債臺高筑。
想起兒子經常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她的雙眼說:“媽媽,你一定要把我的病治好,一定要把我好好養大。”何玉連就背過身去,擦拭不停涌出的淚水。
小凱杰第一次發病時還不滿4周歲,“2007年8月4日,本來要帶他去上幼兒園報名讀書,結果發現他的臉、嘴唇和手指頭都很蒼白,一點血色都沒有。”帶去當地的醫院一檢查,醫生建議到福州這邊來做下骨髓檢查,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檢查,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這消息如晴天霹靂,讓全家人幾近崩潰。何玉連說:“這件事對婆婆打擊最大。在我老公6歲時,公公就去世了,婆婆一人把3個孩子拉扯大,現在女兒嫁人了,因為家境太貧寒,一個兒子做了上門女婿,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凱杰身上。老人家有高血壓,怕她承受不了,我們一開始都不敢告訴她孩子的病情。”
為了治病,家里的積蓄用完了,親朋好友也都借了一遍又一遍,再開口已經很難。“化療到現在,效果非常好,一旦放棄,就是前功盡棄,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都要去爭取。”在花去了兩年時間和三十多萬元的巨款后,何玉連看到了光明,卻又陷入黑暗中,“其實從2007年9月開始,醫生的骨髓檢查單里,都是寫著‘緩解’,醫生說有80%的希望。”何玉連透著一臉堅持。
現在,小凱杰只要每兩個月到福州來做一次腰穿,4個月化療一次,再堅持一年半,如果不會復發,醫生說就是治好了。“媽媽,我真不想到福州啊!”6歲的凱杰聽到媽媽說又要來福州看病,就皺皺眉。不過,長大了兩歲的他,再也不會因為骨髓穿刺的巨疼忍不住叫出聲來,藥丸很大粒,他也勇敢地一口吞了下去。
媽媽只好安慰他:“很快就好了,很快就好了。”(東南快報 林佳 陸乙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