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事件民間和官方說法不一
此次事件中毒人數的多少,被認為是官方與記者回旋的焦點之一。
辰溪縣委宣傳部1月24日向媒體透露,該縣共有26人中毒。1月25日,又有官方消息稱:中毒人數實為65人。而1月26日懷化市政府官方網站發布消息,通過對周邊200多名村民的排查,查出共73人有不同程度砷中毒癥狀。而據當地中毒者家屬了解,1月25日晚辰溪縣人民醫院住有“病人”300人左右,中醫院住有100人左右,其他還有在紅十字醫院和鄉鎮醫院的,總共有上千人。
到底有多少人中毒?記者在調查中,意外獲得了一沓《板橋鄉急性砷化物中毒病人登記本》殘缺的散頁,散頁左上角有“板橋村”“中溪村”“禾娘坪村”標注,一份散頁上寫有“2008年1月20日”,記錄的中毒人員有150人,最大的82歲,最小的2歲。“150這個數字不包括孝坪煤礦職工,只是這幾個村一天的中毒人員名單。”向記者提供名單的知情人說。
關于辰溪縣水污染的原因也有兩種說法。
一是在當地金利化工有限公司硫酸廠堆積了大量含有砷元素的硫鐵礦原料,而該廠的排污管發生損壞,致使污水外排滲入地下。第二種說法是,當地的礬提煉廠的污水外泄。持第二種說法的人多為板橋村民。
辰溪縣官方認定是硫酸泄漏污染地下飲用水事件發生,并稱為大雪壓塌了硫酸廠排污口導致的。當地村民認為,排污口已經出現了兩個多月之久,1月10日村里開始大面積出現中毒現象,而1月13日才開始下雪,且雪下得不大,不可能壓塌排污口。
“我去打針,你打了嗎?”
1月27日上午,辰溪縣孝坪鎮,小雪,零下3攝氏度。
孝坪鎮到孝坪煤礦的路上,當地人背著竹簍,鞋上纏著稻草,雪中彎腰趕路;有的扛著扁擔,到遠處擔水。路旁一根黝黑的管道通向遠處,管道中流動著救命水。
中毒事件發生后,縣政府就將消防車開進兵工廠舊址,蓄滿水池,通過這條管道將水送到孝坪煤礦家屬區。
家屬區里,四處是低矮的瓦屋或石棉瓦房,一間房前剛停下辰溪縣中醫院的救護車,醫生將重病人往車里攙。一個丁字路口處,一圈人圍著接水,有行人打招呼:“我去打針了,你打了嗎?”
打針的地點在孝坪煤礦破舊的辦公樓上。一樓走廊里貼著三張紅紙,上面是白色粉筆字“需接受治療人員名單”,日期顯示為2008年1月24日以前(含24日)。三張名單共計263人。二樓的礦長辦公室已經改為臨時治療點,隔壁“砷中毒留觀站”門內傳出小孩子的哭聲,里面有十余人在打針。
“村里中毒者實在太多了”
1月27日中午,板橋鄉塘里村,雪停了。丁三的外甥小飛剛剛打過針。
8歲的小飛近日來臉腫、咽氣不暢、四肢無力,身上起滿了紅疙瘩。小飛父母幾天前心急火燎地從打工地東莞趕回來,見到兒子心疼不已。小飛一直是在丁三家住的,這天丁三看到外甥的病情加重,火冒三丈要找人說理去。
丁三走進一條窄窄的胡同。村支書家現已成了塘里村救助點。人來人往中,丁三走進一樓的堂屋,見五六名縣醫院派來的醫生靠著一張桌子說話,他拍打著桌子喊道:“為什么我家人中毒越來越嚴重?!”他要求馬上將自己母親和外甥送到縣里治療,沒得到明確答復。他轉身來到臨路的一間房內,幾個板橋鄉領導坐在那里守著,告訴丁三得找縣中醫院的吳主任批條子。
吳主任在中溪村的救助站,坐在里間和三名醫生烤火,他的身邊堆滿了輸液瓶子、藥物。外間坐著11位村民,圍著兩張方桌在輸液,半空中一個挨一個吊著輸液瓶。
纏了一刻鐘,吳主任只同意了丁三的一個要求,開了一張字條寫給中醫院“米主任”:小飛為亞急性砷中毒,轉入醫院治療。捏著條子,丁三出了救助站的大門,一名醫生略帶歉意地告訴丁三:“村里中毒者實在太多了。”
充滿爭議的環保檢測
當地村民說,發現多人中毒之后辰溪縣就開始在鄉下建設救助站。最開始在板橋鄉醫院設立救助站,縣人民醫院、中醫院派醫生值班,隨后又在中溪村設立一個救助站。后來在塘里村、孝坪煤礦設立救助站,中毒者到救助站打針、輸液,中毒嚴重的送到縣醫院來。
事實上,村民之前有了相關異常癥狀時并沒有立即想到是飲水中毒所致。
塘里村向二的母親是最早出現癥狀者之一,起初是頭暈、胸悶、呼吸困難、四肢無力,家人就將其送到某醫院看病,因考慮到病人病史,將其視為白血病患者醫治。“花了一兩千元沒有起任何作用。”向二說,后來得知村中還有其他人也有了相似的病癥,才頓覺自己母親是中毒了。
到底是什么時間發現了中毒現象,之前村民沒有感到所飲用的水有異常之處嗎?當地村民說,2007年11月中旬已經看到水變成黃色,并向孝坪煤礦和硫酸廠反映。但硫酸廠廠長向先州說,到縣環保局監測站化驗了,一次化驗是4000元。村民便向他要化驗單,他說沒有化驗單,反正水沒有問題,放心吃就是了。
“這水喝起來也沒問題,但是身上起了反應,皮膚上開始長起了紅色小疙瘩。”2007年12月10日之前的一天,村民發現水還是一樣的黃,又去找硫酸廠交涉,向先州拿出了一份辰溪縣環境保護檢測站的檢測報告,稱水質沒有問題,可以飲用,并在礦區和附近村子張榜告知。
1月25日晚上,《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見到了這份名為《辰溪縣金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糾紛檢測》的報告書,顯示時間為2007年12月10日。檢測結果為金利化工有限公司水池砷含量為0.035mg/L,而國家標準是0.05mg/L。這份檢測報告顯示,該化工廠水池含砷量沒有超出國家標準。而在該報告的第二頁說明里寫道:本報告僅對本次采樣檢測負責,由委托單位自行采集的樣品,僅對送件樣品檢測數據負責,不對樣品來源負責。
探訪中毒源頭
現在的塘里村村民的飲用水,完全靠縣里派來的消防車來送。之前,村民多去村口的兩個水井擔水。多數村民就是使用這里的水中的毒。
1月27日上午,記者見到了這兩口水井。水井前的堤坡上都豎著一個牌子,牌子上是紅漆警示語:“此處禁止用水。板橋鄉人民政府。”
水井外是長長的生銹了的管道,曲曲拐拐,漫過田野,一直到孝坪煤礦三角坪。現在這一地帶遍地冰凌,長草布滿高坡,坡上有一座廟宇,荒寂無聲。硫酸廠就建在此處不遠,現被普遍認為是中毒的元兇,已經被縣政府關閉停產。
硫酸廠緊緊鎖著的生銹的鐵門,廠區內空無人影,黑黢黢的煙囪直插云天,形狀各異的生產設備斑駁而沉默。
硫酸廠后有兩個巨大的污水池,污水順著一個大洞流入深溝,經過兩旁的田地拐了幾個彎,一直流到一個大土坑里。含有砷毒素的污水,正是半個多月前在這個大坑里滲入了地下水層。
丁三說,三四年之前,村口有幾處泉水,泉水自山上來,水流淙淙、魚游淺底。“那時我覺得我的家鄉很美。”丁三嘆道。(鄭州晚報記者 牛亞皓 文/圖)
相關鏈接:砷中毒
砷中毒常稱砒霜中毒,多因誤服或藥用過量中毒。生產加工過程吸入其粉末、煙霧或污染皮膚中毒也常見。
口服急性砷中毒早期常見消化道癥狀,如口及咽喉部有干、痛、燒灼、緊縮感,聲嘶、惡心、嘔吐、咽下困難、腹痛和腹瀉等。少數病人可在中毒后20分鐘至48小時內出現休克,甚至死亡。
工業上慢性砷中毒多在接觸砷化合物數年后發生,主要表現為消化系統癥狀(如腹瀉、便秘)、貧血、肝腎損害癥狀、皮炎以及多發性周圍神經病。 (記者 牛亞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