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健康新聞
    酒后治死人下鄉再操刀 醫院“走穴”風拷問醫德
2009年03月30日 13:35 來源:半月談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從2003年酒后“走穴”操刀,造成一名骨折病人失血過多身亡,到2007年私自到鄉鎮醫院參與手術再惹醫療糾紛,知名骨科專家、天津醫院醫生于建華近年來兩次卷入“走穴”風波。

  “走穴”,這一原指“演員為了撈外快而私自外出演出”的現象,如今在醫療界愈演愈烈。從“安徽宿州眼球事件”中9名白內障患者因術后感染被摘除單側眼球,到浙江平湖嚴亞珍被“錯割5個器官”臥床后半生;從北京楊衛忠被誤診患癌以致右腎遭誤切,到朝陽醫院麻醉科醫生張汝金在不具資質的診所實施麻醉致人死亡,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醫生“走穴”而導致的醫療事故已占到醫療事故總數的1/10。

  手術刀竟成砍向病人的“屠刀”

  2003年10月27日下午,于建華利用下班休息時間,到天津大港醫院為患者齊喜文實施“左側骨盆陳舊性骨折”手術,談好報酬為2000元。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術前于建華和副主刀醫生在用餐時,竟然向陪餐的患者家屬要酒對飲。

  據死者父親齊月生回憶,手術后被推進病房時,齊喜文手術部位還有2根引流管在向外淌血,20多分鐘時間里就流滿了2便盆。但就在病人流血不止的情況下,包括于建華在內的6名醫護人員仍在繼續喝酒。即使得知病人情況有變,酒酣耳熱的于建華也不是及時回醫院查看處置,而是回了市區。直到次日零時30分齊喜文因失血過多死亡后,于建華才匆匆趕回病房。

  經天津市大港區醫學會鑒定,由于術前對手術的復雜性和疑難程度估計不足準備不充分,術中和術后抗休克等治療不力,造成患者失血性休克,多臟器衰竭死亡,為一級甲等醫療事故(最高級)。

  事發后,大港醫院一次性賠償齊家人26萬元,于建華停職檢查。但是,一條鮮活生命的離去,并沒有讓這位骨科專家停止逐利的腳步。4年后,于建華再次因“走穴”惹上醫療糾紛。

  2007年11月30日,于建華趕到天津武清區一家名為“王慶坨醫院”的鄉鎮衛生院,為右股骨干骨折患者張培銀主刀手術。7個多月后,患者感到骨折處腫脹疼痛,武清區中醫院出具的診斷書明確記錄:“內固定物斷裂,骨折未正常愈合,建議二次手術取鋼板,植骨。”

  張培銀對半月談記者說,此后他們多次找到王慶坨醫院,院方于2008年8月再次請來于建華。于建華看完片子后表示手術沒有問題,但骨折處的疼痛已折磨得張培銀痛苦不堪,右腿肌肉也明顯萎縮。

  “9月11日,我們去天津醫院找于建華,當地一家媒體派記者以患者家屬身份同行。”據張培銀的妻子李秀英回憶,于建華在一番檢查后肯定地答復說“不用二次手術”,整個過程也沒有填寫病歷。

  9月18日,受病痛折磨的張培銀來到以創傷骨科聞名的北京積水潭醫院,診斷結果為“內固定折斷,建議重新手術”。12月8日,積水潭醫院診斷再次顯示:張培銀“右股骨干骨折后,股骨畸形愈合(內翻),膝關節退行性變,股骨干異位骨化。”

  至今,張培銀的二次手術依然未做,行走時仍不得不拄著雙拐。

  利益作祟各取所需,合力導演“走穴”亂象

  根據衛生部有關規定,醫生外出會診,醫院和醫院之間要有會診手續,醫生應該經過所在醫院同意并登記備案后,才能出診。不過,由于私下“走穴”比通過“醫務科”外出會診能獲得更可觀的手術報酬,在逐利意識驅動下,一些醫生更熱衷于私下“走穴”。

  天津某三甲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科醫生說,一名外科主任每月從醫院領到的全部收入約1萬元,但“走穴”做一個手術就能得到兩三千元報酬,有時還有“紅包”,以每周“走穴”接一兩個手術計算,灰色收入十分可觀。

  然而,“治病就像接力跑,是由診斷、術前準備、術中和術后康復4個環節構成的系統工程。”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常委、天津腫瘤醫院副院長李強教授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李強認為,再權威的專家也只能解決其中一個環節,或在某一環節起關鍵作用,而無法解決其他3個環節。但一些“走穴”專家往往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醫療失誤風險大大增加。

  正如大港醫院負責人坦承,于建華作為骨關節專家,對于骨盆手術并不十分內行,術前估計嚴重不足,原定3小時的手術最后持續了近9小時,加大了手術風險。一位骨科醫療專家在看了張培銀的骨折X光片后驚問:“作為骨關節專家,怎么這種超范圍的手術他也敢做呀!”

  而對于病人和家屬來說,選擇在小醫院讓“走穴”醫生做手術實出無奈。李秀英說:“我分別咨詢過市級醫院和區級醫院,手術治療都要花幾萬元。為了省錢,我們只能到王慶坨醫院做一萬多元的接骨手術。”

  齊喜文死亡醫療事故發生后,大港醫院方面曾表示,骨盆手術是高風險手術,作為二級醫院,大港醫院承擔這種手術有一定難度,當時就應該把患者轉到更高一級醫院。

  “我國醫療資源配置嚴重不均,優質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大醫院,中小醫院所能接治的往往是小病患者,治療費用也不會太高。”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員陳月生說,為招攬和留住病人,一些中小醫院會不顧條件和能力限制,力邀大醫院醫生“走穴”,冒險開展超能力范圍的手術,以期“肥水不流外人田”。

  長期從事醫療法律服務的律師于志宏告訴記者,三級醫院各有能力所及的診治范圍,然而在醫療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激烈的競爭早已把病人變成了醫院眼中的資源和效益。

  “走穴”屢禁不止折射醫德滑坡

  為遏制醫生私自“走穴”行為,2005年衛生部出臺《醫師外出會診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未經所在醫療機構批準,醫生不得擅自外出會診,可現實情況卻是“你說你的,我干我的”,醫生“走穴”現象愈演愈烈。

  在各地許多農村衛生院門口,都可以看到“某某科專家本院應診”的牌子。知情人透露,這些醫生是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下來“走穴”的,有的是固定時間來做手術,有的是電話隨叫隨到。

  醫生“走穴”屢禁難止,暴露出當前醫德醫風的急劇滑坡。天津某知名三甲醫院院長曾這樣對半月談記者說:“現在的醫院,回去把自己所有的醫生撥拉一下,有一半沒個醫生樣。有的醫生只看病歷和片子就敢貿然下診斷、動手術。”

  在利益誘惑面前,有些醫生“病”得不輕。那句“我要清清白白地生活和行醫”的希波克拉底(古希臘著名醫生)誓言早已被這些人拋在腦后,為賺取外快紛紛“走穴”。從收受紅包到索要回扣,從過度醫療到虛高收費,從開大處方到名醫“走穴”,醫療市場的這些亂象不僅損害患者的正當權益,也玷污了“白衣天使”的圣潔形象。

  采訪中,一些老百姓直斥:一大批豪華大樓拔地而起,世界一流醫療設備比比皆是,這些靠什么投入?靠的是藥品的高額利潤、過度檢查和虛高收費。十幾年間,一個闌尾手術的住院費、手術費、治療費能從100多元飆升到沒幾千元下不來。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蔡聲霞認為,醫院和醫生以犧牲醫德為代價一切“向錢看”,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當醫療市場化改革和醫院的公益性質發生尖銳對立時,醫院和醫務人員本能地選擇了經濟效益至上。事實上,一些醫生的醫德喪失,正是與醫療機構的要求、默許、支持甚至放縱密不可分。

  專家們認為,醫德滑坡的重要原因是制度“失范”。“診治”醫德淪喪,僅靠醫生自律遠遠不夠,還要有制度建設的剛性約束。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和醫療機構能加快制度建設,對違規行為嚴格問責,用體制的力量遏制醫院和醫生的逐利沖動,用制度之劍整肅日漸失色的醫德醫風。(記者 劉元旭 張濤 黃會清)

【編輯:王賽特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