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掙幾文錢,卻落下一身病”,這是許多進城務工人員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各種的職業病在悄然侵襲著農民工。“農民工群體受害最重、職業危害有轉移趨勢、新型職業病不斷出現,已成為當前職業危害的幾大特點。”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負責人今天告訴記者,當前職業危害問題矛盾日益凸顯,職業安全健康形勢嚴峻。
據介紹,職業危害具有群體性,致死、致殘率高以及難以治愈等特點,造成了家庭傷害和單位、地區的不穩定,甚至引發社會矛盾,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當前我國職業病患者總量大、發病率高、經濟損失大、影響嚴重,是職業危害的突出表現。同時,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職業危害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如發病時間短、職業危害有轉移趨勢;農民工群體受害最重、新型職業病不斷出現等。”國家安監總局有關負責人說。據衛生部門統計,新中國成立至2007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690858例,其中累計報告塵肺病627405例(已死亡147070例)。但是,由于目前我國職業衛生服務覆蓋面有限,專家估計我國實際職業病患病人數要遠高于現報告數量。
而國家統計局今年的最新調查顯示,全國農民工總數為2.2億人,其中本鄉鎮以外就業的農民工數量就達1.4億人。
由于文化水平低,職業危害預防知識很少,絕大多數農民工工作在苦、累、臟、險的崗位,企業主又不進行職業危害告知和相關教育培訓,造成他們缺少防護意識和技能。國家安監總局曾對13個省的64家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民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為13%、初中文化程度的為58.67%,28.33%的農民工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7%是文盲)。農民工普遍接受能力差,安全培訓缺乏基礎教育的支撐。很多人在沒有任何防護情況下,從事有職業危害的工作。
此外,農民工與企業的勞動合同期普遍較短,1年期合同居多,最短的只有半年;少部分農民工通過招工進入企業,均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參加了工傷保險;大部分農民工則是自行到企業打工,多數與企業簽有勞動合同,少部分參加了工傷保險。但是,由于農民工流動性大,導致群體性職業病事件不斷出現。而這些職業病患者大多數是青壯年,直接影響到我國的勞動力資源狀況。有的勞動者為了流動方便,拒絕簽訂勞動合同,也助長了企業違法行為,增加了健康監護、工傷認定和賠償費用給付的難度。
“造成我國職業安全健康形勢嚴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有關,也有思想認識不到位、體制機制不順、法規標準不健全、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技術支撐體系薄弱等方面的問題。”國家安監總局有關負責人分析說。
國家安監總局將嚴格實施職業危害申報制度,建立并實施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監督檢查,實行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管理等三項制度。通過夯實職業安全健康監管基礎工作,構筑并完善職業安全健康法規標準體系、職業安全健康技術服務與支撐體系、宣傳教育培訓體系,以及信息與裝備保障四大體系。同時,通過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水平。
據了解,目前,國家安監總局正組織有關部門及專家就《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規定(草稿)》、《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管理辦法(草稿)》、《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草稿)》等進行商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