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嘗鮮正當時 一株蓮里藏著九味養(yǎng)生密碼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傅容容 通訊員 周溪琳 陳林
立秋吃蓮,清爽過秋。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立秋的風剛掠過檐角,暑氣還戀著枝頭不肯走,卻已有清冽的秋意悄悄漫進窗欞。夏秋之交,大自然開始了一場奇妙的轉換,而隱匿在碧波之中的水宮仙子——蓮,在立秋時節(jié)為我們的健康送上諸多關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湖南省名中醫(yī)、長沙市中醫(yī)醫(yī)院(長沙市第八醫(yī)院)主任藥師鄧曼靜介紹,周敦頤筆下那朵蓮,不僅是文人墨客筆下的精神圖騰,更在中醫(yī)藥的長河里化身為“一蓮九藥”的養(yǎng)生良方。當蓮的七竅玲瓏心遇上清廉骨,便暈染出跨越千年的墨香藥韻。
立秋時節(jié)“蓮系養(yǎng)生”受青睞
“菜市場的蓮藕堆成了小山,藥店的荷葉茶賣斷了貨,連甜品店的蓮子羹都要排隊等……”立秋剛過三天,長沙街頭的“蓮系養(yǎng)生”熱潮悄然升溫。市民李阿姨的菜籃子里,一節(jié)帶著淤泥的鮮藕、一把帶著晨露的荷葉格外顯眼。老百姓喜吃蓮的背后,藏著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那穿越千年仍鮮活的養(yǎng)生智慧。
上周,32歲的白領小陳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的 “秋日續(xù)命水”:玻璃杯里浮著幾粒青綠色的蓮子心,茶湯清冽。“入秋后總失眠,嘴巴老是潰瘍,中醫(yī)朋友讓我用蓮子心泡水,喝三天就好多了。”她沒想到,這藏在蓮子里的“一點綠”,竟是解秋燥的利器。而在長沙市中醫(yī)醫(yī)院的中藥房,鄧曼靜正忙著給患者配藥,藥斗里的荷葉、蓮房、藕節(jié)整齊排列。“從立秋到秋分,蓮的全身上下都是寶,既能清暑氣余威,又能補秋燥虧空,是大自然給這個時節(jié)的專屬饋贈。”
“一蓮九藥”打開“時令養(yǎng)生譜”
鄧曼靜介紹,蓮入藥使用歷史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蓮代指其全株,得五行之精氣皆可入藥,而蓮的各個部位,如根莖、葉、花、果等也分別有其專名:蓮花、蓮須、蓮房、蓮子、蓮子心、荷葉、荷蒂、荷梗、藕節(jié)等,故有“一蓮九藥”之說。
蓮花
陰干的花蕾入藥,具有祛濕、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暑熱煩躁、跌損嘔血等癥。其形似心,呈圓錐形,人們常用“心如蓮花”來表達內心的純凈與豁達,其香遠溢,如同清廉之人的美名,不刻意張揚,卻能自然而然地影響著身邊的人,帶來積極的力量。
蓮須
為蓮花的干燥雄蕊。撥開蓮花花瓣,幼小蓮蓬周圍圍繞著的纖細花蕊,如絲如縷,卻蘊含著強大的能量。其味澀,專護腎精,具有固腎澀精的作用,和芡實配伍煮湯,可助收斂陽氣入腎。
蓮房
呈倒圓錐狀的蓮蓬殼,看似粗糙,卻有著細膩的呵護,苦澀的外殼里藏著化瘀止血的本事,是女性良伴。《本草綱目》記載:“蓮房入厥陰血分,消瘀散血,與荷葉同功,亦急則治標之意也。”常燒成灰用,是老輩傳下的婦科妙方。
蓮子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蓮房,取出果實,除去果皮,干燥制成,它是藥食同源的典范,味甘澀而性平,入心、脾、腎經,能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yǎng)心安神。《本草綱目》謂其“交心腎,厚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對于思慮過度導致的心悸失眠,用蓮子配伍百合、龍眼肉同煮,便是一劑溫潤的安神良方。
蓮子心
藏在蓮子中的那點綠,味苦性寒,具有清心安神、改善失眠、緩解口舌生瘡和小便發(fā)黃等作用,是降火的利器。蓮子心專于清心火,還能溝通心腎,讓人們在秋日里擁有平靜的內心和良好的睡眠。但要注意,蓮子心性寒,脾虛者不宜多吃,以免損傷脾胃。
荷蒂
荷葉的基部,可解暑祛濕,和胃安胎,止血止帶。
荷梗
“中通外直”的蓮葉柄或花柄,清代《本草再新》記載其“通氣消暑,瀉火清心”,治暑濕胸悶、泄瀉、痢疾、淋病、帶下。
荷葉
味苦性平,有清暑化濕、升發(fā)清陽、涼血止血的功效。現代研究發(fā)現其含有的荷葉堿能促進脂肪代謝,現代常用于減肥和美容,并用于高脂血癥和高血壓病。
蓮藕及節(jié)
生長在淤泥之中,卻潔白如玉的蓮藕。鮮藕甘寒,可清熱生津、涼血、散瘀、止血。熟藕,為健脾開胃、益血補心的滋補品,蓮藕排骨湯為鄂菜系傳統名菜,濃郁的湯汁里充滿蓮藕的香甜和排骨的鮮美,不僅美味可口,還能滋養(yǎng)身體。藕中間的節(jié)稱為藕節(jié),可收澀止血、化瘀,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為止血良藥,可用于多種出血癥,藕節(jié)制炭后可增強止血作用。
藥里藏風骨,花葉皆文章
蓮,這個水宮仙子,以花葉根莖滋養(yǎng)眾生,功用似乎總不離“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亭亭凈植”的特性。其出淤泥而不染,故而能破血散瘀、清心消暑;中通外直,故可補益心脾、補血養(yǎng)血;亭亭凈植,故能升陽、輕宣解毒。
“‘藥中有道,道中有德’的傳承,以清風傲骨燭照古今。”鄧曼靜表示,這也正是中醫(yī)藥文化歷經千年而不衰的根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