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興4月9日電(記者 柴燕菲 實習生 趙曄嬌)在浙江長興縣顧渚山側,遺留至今的大唐貢茶院里仿佛還飄蕩著悠悠茶香。近年來,有“大唐茶都”美稱的長興正在借助“大唐貢茶”這張金字招牌,將白茶推向中國。長興白茶經濟方興未艾。
“就在西湖龍井等名茶還默默無聞之時,長興顧渚山的紫筍茶就已成為貢品。由于當時皇室對紫筍茶的偏愛,長興特地興建了大唐貢茶院,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座茶葉加工場!遍L興縣委書記劉國富說:“長興白茶融匯‘大唐貢茶’的文化于其中,體現了歷史與現代的和諧!
如今,在“老茶人”們看來,長興白茶茶味濃,意味更濃。
前味:以節為媒 迎來金鳳凰
經過幾年的培育,如今的長興白茶產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長。2007年,白茶面積2.8萬畝,產量70噸;去年白茶4萬畝,產量135噸。有業內人士預計,今年白茶進入盛產期,產量將達300噸。
然而對于“老茶人”來說,長興白茶井噴的態勢卻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作為富民產業,能夠快速發展,憂的是,銷售瓶頸凸顯,有可能影響到產業發展。”高級農藝師、長興縣紫筍名茶開發公司的吳建華說。
“銷售鏈的斷裂就意味著利潤的流失。”吳建華告訴記者,在杭州梅家塢,龍井茶的銷售路線是“茶基地+茶場+茶樓+茶店+農家樂+大賣場”,這好比枝繁葉茂的大樹,一枝一葉都滲透到大市場;而長興走的是“茶基地+茶場”的路子,以自產自銷為主,形成以親戚、朋友、企事業機關單位為主體的小市場。
據悉,長興共有白茶基地35個,有專業銷售人員的基地不到10個,擁有茶樓、茶店的更是少之又少,僅為4個。
“現在都是基地、茶場的負責人自己在跑營銷!眳墙ㄈA說,他們在小市場里“打轉轉”,不是導致鮮葉、干茶積壓,定價權被他人掌握,就是導致區域性的低價競爭,最終“受傷”的總是自己。
俗話說,栽下梧桐樹,迎來金鳳凰。老茶人們越來越渴望自家的白茶基地里能飛來致富的神鳥。
幾天前剛剛落幕的“2009首屆中國•白茶節”就是一只報春的喜鵲,在政府搭臺之下,國內外數百名業內人士共襄盛舉,爭相觀瞻茶業盛事。在吳建華看來,舉辦“白茶節”是抓住了茶葉發展的關鍵!敖鉀Q茶農銷售問題,增加茶農收入,增強農民發展信心,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利民的好事!
細數長興白茶的“名片”,光“金”字頭的就不下12項。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上海國際茶文化節金獎、浙江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
“這足以說明長興白茶的品質!眲徽f,“白茶節”正是展示品質,提升長興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把資源優勢加快轉化成經濟強勢,讓白茶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極好平臺。
中味:重塑“精”身 皇帝女兒不愁嫁
長興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早在唐代,被后人尊為“茶圣”的陸羽,就在長興顧渚山茶區發現了紫筍茶,并撰寫出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因此長興也有了“大唐茶都”的別稱。
去年,在北京舉行的“大唐茶都”浙江長興名茶拍賣會上,100克白茶在一片喝彩聲中拍出了8.8萬元,創下長興白茶史上的最高價!伴L興茶農真正看到了精品效益,并爭相追逐!眲槐硎。
長興和平晶茗茶場有機茶基地就是一個“不求大、但求精”的茶場。茶葉種植面積幾度縮水的同時,經濟效益卻是一路高歌猛進!坝芯罚氩桓欢疾恍小!必撠熑它S月勇說。
“茶場最初面積是1000多畝,去年減了一半,今年又減到280畝!秉S月勇告訴記者,以往大面積種白茶,每斤售價在600-1200元之間浮動。如今推出的精品“白茶王”,每斤能賣到7500元,最低也不會少于5000元。
而另一位“老茶人”則從人生真諦中悟出了種茶的道理!白霾枧c做人一樣,付出多,回報就多。”基隆塢茶場是長興白茶中的老牌勁旅,董事長楊強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同樣炒一斤干茶,別人付2元電費,我付3倍;同樣時間,別人做100斤茶,我做一半;同樣500畝面積,別人產量10000斤,我限制在6000斤。同時,以2年半為一個周期更新所有設備!
“只有做精白茶,樹立品牌,才能長久不衰,立足于市!睏顝娙A說,目前,他的白茶每斤能賣到1380元,高于市場價。
余味:工農聯姻 白茶走向中國
就在長興白茶快速發展的同時,資金短缺、理念落后和營銷不暢等難題逐漸暴露。劉國富說,日前,長興正在積極引入工商資本,聯姻白茶企業與規模工業企業!肮膭钜幠9I企業以投資、入股、合作、兼并等形式與白茶企業強強聯合,推動白茶產業做大做強。”
在長興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和平旭升茶場終于成功攜手長興三家工業企業。浙江永金茶業有限公司就是他們“工農聯姻”的結晶,注冊資本600萬元。
“茶場雖然僅占30%股份,但借助工業企業的資金,公司可購置冷藏庫,加上技術處理,對茶葉進行保鮮,實行反季節銷售,市場價格更高。”長興和平旭升茶場董事長盛善學表示。
據悉,新公司實施的是“公司+農戶”模式,建立收購標準和檢測體系,吸納規;睾蜕艋亍D壳,與該公司合作的白茶基地已有400畝,涉及茶農10戶,已銷售白茶400萬元,預計今年產值達2000萬元。
嘗到甜頭的盛善學野心不小,他告訴記者,在接下來的五年內,爭取在中國建立100家連鎖店。
事實上,長興白茶遭遇的發展瓶頸一直為長興政府所關注,除了促成“工農聯姻”,興建白茶街也是政府將白茶推向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2007年11月,劉國富到盛產白茶的和平鎮宣講十七大精神,鼓勵農戶“創新創業”時,遇到了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她一句“白茶難銷”道出了不少茶農的心聲。劉國富立即把這個問題記到筆記本上,并和相關人員進行了座談,最終決定興建一條“白茶街”。
僅隔一年多,總投資近1500萬元的“白茶街”已具雛形,建筑面積達1.3萬平方米,店鋪90間,今年五月即可運營。
如今,在政府的鼓勵之下,不少“老茶人”相繼走出長興,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設立營銷窗口,將這段始于盛唐的茶文化帶向中國各地。(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