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7日電 從香港市場上全線退出的內地乳制品正重新進入香港市民生活。來自香港的消息顯示,蒙牛牛奶在香港的銷量近日出現大幅攀升,調查顯示,這個曾經一度占據香港市場50%份額的品牌,以其高品質的產品再度成為香港市民的優先選擇品牌。
去年乳品安全風波之后,內地市場的牛奶品牌一度全線退出香港市場,目前獲準“復市”資格的內地品牌并不多,一些受訪的消費者和專業人士都表示對內地品牌充滿信心,期待更多像蒙牛一樣的優質品牌進港銷售。
香港市場對于在售產品的品質安全檢驗非常嚴苛,尤其在去年乳品安全事件后,對大陸產品檢驗更為細致嚴密,蒙牛重新上架也經歷了多輪嚴格檢測。在嚴格執行多重自檢的基礎上,蒙牛進港銷售產品需經香港食品安全衛生部門檢測,完全合格方可入市。
很多人都留意到,蒙牛此次重返香港市場與首次登陸的熱鬧場面相比,并沒有大面積廣告作勢與促銷,但是由于蒙牛之前幾年銷售積攢的人氣,還是維持了一個不錯的銷售。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內地市場,以領軍企業蒙牛為代表,企業將關注點更多地放在牧場營建等基礎性建設上。通過苦練內功,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來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面對消費者,也顯得更為低調與坦誠。
自去年乳品安全風波之后,蒙牛在四川眉山、洪雅等地投資建設的現代牧場就開始相繼竣工投產竣工投產。目前,蒙牛在全國已經擁有11座合作、參股的萬頭奶牛以上的牧場,來自現代化牧場和牧場化小區的原奶已經占到蒙牛奶源的2/3以上。在可預期的未來幾年內,蒙牛都會是行業內第一大牧場奶源的擁有者。
這一系列動作,都是中國乳業歷經嚴酷洗禮后更加務實堅定的復蘇步伐。雖然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考量中國制造的目光更加嚴厲與冷酷,但在蒙牛這樣的領軍企業的帶領下一定會有更多中國品牌走上重返國際舞臺破冰之旅。
據悉,蒙牛關于生態循環經濟牧場的定義是:以奶牛養殖為主體,以有機、環保技術為支撐,將牧草種植、飼草加工、奶牛養殖、糞污處理、蔬菜種植、花卉觀賞、人員培訓、休閑觀光等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觀光型牧場。可貴的是,這一綠色定義在蒙牛已經有了現實版的解讀——蒙牛澳亞牧場。萬頭奶牛、統一育種、機械化擠奶體現了集約化特色;投資4500萬元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的畜禽類沼氣發電廠可日處理鮮牛糞500噸,日生產沼氣12,000立方米,年發電量1千萬度,年減排溫室氣體約25,000噸CO2當量。在這里,蒙牛生態牧場運作的鏈條清晰可見,這也成為中國乳業綠色經濟發展的范本。
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更多的精力與資源放在了夯實基礎建設上。在蒙牛2009年半年報的報表中,與市場恢復與在牧場建設上的投入形成鮮明對比,營銷等各項費用大幅縮減,企業更為關注基礎建設與循環經濟的發展,并且致力將綠色經濟的理念貫穿到整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內乳品企業在觀念上的轉變,綠色經濟產業模式將成為未來中國乳業的全新發展之路,而這一模式對中國乳業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作用已經初現。
日前,荷蘭合作銀行發布了2009年度全球奶業公司排名報告,中國的蒙牛乳業集團名列19,這也是中國奶業首次進入20強。對此社科院經濟專家徐逢賢表示:“蒙牛乳業此前對內蒙地區的乳制品行業進行了整合,優化了資源,擴大了規模,利用規模經濟產生規模效應。此番能夠躋身全球20強,證明這一舉措是成功的,其他行業也可以借鑒其中的經驗加以推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