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職稱,就是當地人事部門對制壺者進行的專業技能評定,從低到高分為工藝美術員、助理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等五個級別。職稱級別的高低影響著紫砂壺的市場價格,一般職稱級別越高,壺的價格也就越高。于是,一些人開始利用職稱做起了文章,通過虛假職稱為“化工壺”增加身價和賣點。沒有職稱的人自封“助理工藝美術師”;是“工藝美術員”的夸大兩級,宣稱是“工藝美術師”;就算是“工藝美術師”,有的也會夸大一級,自稱是“高級工藝美術師”等等。212>>
央視繼續曝光“紫砂真相”并指出,市面上充斥著用化工原料調色的“化工壺”,還有人利用職稱弄虛作假,制作“代工壺”。
對此,一些自賣自夸的人不以為然。一位店主說:“像我們這個宣傳冊上不必寫得這么謙虛,就像我們的名片,它總歸要稍微夸張一些。”
作者造假大量代工牟取高額利潤
判定一把紫砂壺的作者,最重要依據就是看在壺的底部、蓋內、把下等處留下的印章或刻字。真正的制壺藝人會把印章視為名聲一樣珍貴,同樣的印章一般不會多刻。然而在專門制作印章的店里,發現一些人把自己的印章復制了很多套。
據刻章者介紹,“這套章我要訂500個茶壺,一個人做不出來,他就說這個章給我搞10套,發給他們,全部是代工,最多的一個人刻八十套。”
“代工”,也就是委托加工。但是記者調查后發現,一些擁有職稱的制壺者故意隱瞞真相,把委托別人加工的“代工壺”當作自己的作品出售,欺騙消費者。
原來一些具有職稱或名氣的制壺者為了提高產量,就大量復制自己的印章,委托職稱或名氣不如自己的人低價加工“代工壺”,打上印章后當做自己的作品高價售出,賺取高額差價。
據悉,大量的“代工壺”充斥市場,這在當地已經不再是秘密。
紫砂產品行業混亂
根源:紫砂陶器行業標準缺失
據南方日報報道,業內人士均指出,目前國內紫砂壺、紫砂產品行業混亂,質量良莠不齊,而所有的罪源都是因為“沒有行業標準,沒有監管”。
佛山市質監局副局長吳欣樂也表示,截至目前,國內不論是紫砂壺還是紫砂煲系列產品中,都沒有國家標準,連相關行業標準都沒有。
據中國保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西木介紹,在《紫砂陶器》國家標準中,只對重金屬鉛和鎘的溶出量規定了允許極限。所以哪怕人為添加鋇、錳、鈷、鉻等其它重金屬溶出量比正常值高出數百倍,“由于國家標準中沒有相關規定,檢測部門就無法做出判定”。
據悉,為了進一步確定涉及的紫砂煲安全性,目前廣東省質監部門正在對相關產品進行檢測,檢測項目除了標準規定的鉛、鎘外,還包括了鉻、錳、鐵、鋁等的溶出量。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硯】 |
![]()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