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美國大選后,中美會局部對抗嗎?
自冷戰結束以來,歷屆美國總統大選都必有“中國話題”。今年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羅姆尼的中國政策辯論格外有“新意”。這不是“新”在如何辯論更有針對性的中國政策,而是“新”在辯論誰成為總統后的中國政策能對華“更加嚴厲”,誰把美國的投資和就業機會“流失”給了中國等。這樣的辯論不僅過于“政治化”,給人的印象要么是在不顧事實地肆意捏造借口,要么是在有意迎合選民的口味來“抹黑”中國。美國著名智庫“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中國問題專家易明在9月末曾撰文指責,美國2012年總統大選中的“中國辯論”過多地談論兩位總統候選人各自所感覺的“中國味道”,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政策”。這種比在中國政策上“誰”更能“發狠”的調子,讓本來應該嚴肅的美國大選中的中國政策辯論缺乏看頭。
美國總統大選歷來重在拼經濟,今年經濟議題尤其突出。這是因為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短期內難以立竿見影的擴大制造業和振興出口等國內經濟難題正在困擾美國。把中國議題與美國經濟掛鉤,在冷戰結束后的6次大選中,已經達到創紀錄的高度。兩位總統候選人紛紛把中國作為美國經濟低迷的“替罪羊”。羅姆尼發誓上臺之后第一天就要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不再向中國“借一分錢”、不再讓“中國偷走”美國的就業機會。奧巴馬則不僅兩次宣布對中國制造的汽車輪胎和風能產品的“特保”,提升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力度,而且承諾將大幅度降低對華進口。
把中國作為美國經濟低迷的“替罪羊”既不是事實,更不講道義和公允。中國每年的輸美產品,不僅幫助美國穩定了物價、抑制了美國的通貨膨脹、保障了美國人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開放市場、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是尼克松訪華40年來美國一直給中國推銷的“美國價值”。40年后,恰恰是中國人在捍衛“美國價值”。美國國內政治中強化自我市場保護的上升勢頭,是今天中美公平經貿關系的最大障礙。奧巴馬政府執政這4年中,美國商務部向WTO提出了8件針對中國的“非正當貿易競爭”指控,實施了39項針對中國進口產品的“反傾銷”和“補償性”加稅案,針對中國的頻率和力度遠高于布什政府執政的8年。中美經貿關系不平衡的“根子”一直是在美國、而并非在中國。美國嚴禁高科技產品和軍民兩用產品對中國的出口、拒絕向中國開放高科技產品出口市場,加劇了中美雙邊貿易的失衡?上У氖,奧巴馬和羅姆尼迄今的競選綱領和電視辯論看不到任何這方面的影子。
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一味基于市場保護需求打壓中國經貿政策的“中國味道”,是否會預示著2013年美國新政府上臺后的中美“貿易戰”?對這一可能性我們不能低估。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有三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觀察點”,預示著不管誰當選美國總統,其“中國政策”在經貿領域內都可能繼續朝著對抗性的趨勢發展。
首先,美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和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幾乎在同時進行。奧巴馬如果繼續當選,則意味著多數選民相信奧巴馬有能力再干一屆來實現美國經濟的好轉;如果羅姆尼當選,則反映美國多數選民面對國內經濟窘境希望換人來做總統的期待。無論誰當選,美國貿易政策“內視”的趨勢只會有增無減。從出口對兩國GDP所占的比重來看,中國是30%,美國是15%。盯住所謂中國的出口依存度要遠高于美國的這一數字,白宮很可能將會繼續實行強硬的對華貿易政策。
其次,在對華關系中,美國朝野目前最擔心的不是安全與戰略話題,而是經濟競爭力。依據9月18日美國皮尤調查公司公布的民意調查數據,70%以上的美國人最擔心的對華政策話題是中國掌握的美國債務、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和美國的對華投資。雖然多數美國人主張加強美中關系,但63%的美國人主張對華政策應該“更加強硬”。美國政府精英、媒體人士、學者和軍隊官員的看法和普通民眾則有著很大的區別,美國的專業人士更多地把關注點放在中國的軍事、安全和戰略動向上。美國兩黨支持者的“中國關注”比較一致,但共和黨的支持者對中美經貿關系的關注比民主黨支持者要高出17%。從這些數字來看,羅姆尼當選總統后中美發生經貿碰撞的可能性要遠高于奧巴馬政府。
第三、迄今為止奧巴馬和羅姆尼的中國政策辯論出人意料地集中在經貿領域,而鮮有談及外交、軍事和戰略議題。似乎就像兩人預先“對過臺詞”似的,美中之間本來一直存在著的深刻而又敏感的外交、人權和安全話題被“有意省略”了。雖然在奧巴馬政府所執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上兩黨候選人交過鋒,羅姆尼指責奧巴馬“在搞形式主義”,但兩人還沒有正面就亞太、中東等區域的“中國政策”過招。軟化美中關系中傳統的外交、人權和安全議題,預示著民主與共和兩黨在這些傳統對華爭議話題上的立場趨于一致,也說明美國在安全政策上的對華強硬態度凝聚了兩黨共識。羅姆尼外交政策團隊的重要成員、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阿倫·弗里德伯格最近在《外交》季刊上發文,提議美國在戰略和外交上“甩掉中國”。這一觀點雖聽起來極端,卻反映了現在美國外交界主流對美中合作普遍持悲觀論的心態。一個在外交和戰略領域“看低”美中合作的美國政府,轉而傾向于美中經貿對抗、甚至為美中之間局部的經貿和安全對抗做鋪墊,這一可能性正在上升!(作者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相關報道:
美國專家稱美軍靠空海一體戰無法打贏中國
越南官員受邀參觀美軍航母 贊美援助抗衡中國
美媒:美緬軍事關系“解凍”意在制衡中國
外電:美派核動力航母赴南海攪局 或激怒中國
外媒:美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企購美飛機制造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