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嫦娥三號7500N變推力發動機達國際先進水平 查看下一頁

2014年01月06日 16: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0)

  嫦娥登月架天梯

  ——7500N變推力發動機主任設計師蘭曉輝的故事

  中新網1月6日電 2013年12月14日晚9時11分, 當美麗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懷抱玉兔號月球車,在天宇劃出一道美妙的弧線,穩穩地落在月面那一刻,坐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的7500N變推力發動機主任設計師蘭曉輝,喉嚨輕輕蠕動了幾下,繼而深深地舒了一口氣。

  從蘭曉輝提前三個多月進駐西昌做發射前檢查準備到這關鍵一刻,他的心里就裝滿了關于變推力發動機的一切:各項參數、性能、狀態……隨時想起來在內心捋一捋,盤算一遍,放心了,轉而可以做手上的工作了。這段時間,對蘭曉輝而言,除了這臺發動機,心里真的沒有別的余地了。

  2006年,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開始組織變推力發動機前期論證,國內外經驗與資料同時匱乏,蘭曉輝所在的六院11所變推力發動機研制團隊經數年艱苦鏖戰,終于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難關。

  “今天這一刻,總算塵埃落定了,可以說,嫦娥三號以最理想、最完美的方式,完成了我們當初研發設計的想法。”剛剛回到西安的蘭曉輝,回想起當時那一刻,還禁不住露出興奮的神情,寄托著一名航天人對任務圓滿成功的特殊情感。

  煢煢而立 一路艱辛劈山破迷霧

  從事航天液體動力事業20余年的蘭曉輝,是高空發動機專業技術領域的專家,在接到7500N變推力發動機研制任務之前,他多年撲身于運載火箭三級發動機二次啟動研制工作,參與解決了我國常規推進劑二次啟動發動機的空白,保證了該型號運載火箭發動機各次飛行取得圓滿成功。

  由于變推力發動機與高空發動機有著多次啟動、高工況工作的共同特點,外人看來,他與探月工程結緣也正因于此。但從專業角度來說,二者幾乎沒有任何關聯的地方,一個是固定推力,一個是變推力,從結構設計上一個是固定部件,一個是活動部件,簡直是天壤之別。

  2006年,蘭曉輝著手變推力發動機可行性研制論證,此前對變推力發動機的認識只限于原理的學習,如何完成可行性論證,是擺在他面前第一道難題。然而,在他看來,借著探月工程第二步關鍵任務的牽引,填補我國變推力發動機的研制空白,可謂天賜良機。

  國內從未有任何變推力發動機研制經驗,國外資料嚴重封鎖無可借鑒,落月方案尚存爭議,在最短的時間內,必須解決發動機的關鍵技術,否則研制立項就會化為泡影。在云山霧繞、困難重重中,蘭曉輝腦海里浮現出變推力發動機將要完成嫦娥追云逐月的美麗夢想,即刻像一部開足馬力的機器,風風火火開展工作。

  變推力發動機研制初期是艱難的,可謂“步履維艱”。蘭曉輝和他不到10個人的研制團隊,只能象螞蟻啃骨頭一般,挖掘現有的發動機基礎理論和相關技術,去實現新的研制要求。“首先要確定發動機各項設計目標,對各個部組件進行多方案論證,理順各個方案組合的可行性。”先期的試驗基本都在失敗中結束,在2006年至2008年的時光中,隨機的部件小試驗和系統組合試驗,每周都在上演,一臺試驗產品生產出來后,立馬試驗的沖動就涌上他的心頭。“那時真的是急著去驗證,結果最能說明問題。”蘭曉輝回憶道。

  因發動機完成裝配到達研究所時,往往都是下午或者晚上,他帶領他的團隊索性晚上或凌晨就開始試驗。加上發動機大都是活動組合件,需要先進行液流試驗。一位團隊成員調侃道,每次接到“液流”試驗安排,也就意味著要“夜留”了。

  在早期的燃燒試驗中,發動機溫度過高、性能很低、推力室燒穿的事,就是家常便飯。顯然,這距離蘭曉輝心中系統集成、簡單可靠的目標還差得很遠。

  正是因為新,沒有先行經驗,所以當一個新的方案提出來,蘭曉輝都會組織大家一起討論,在智慧的碰撞中前行。

  他和他的團隊考慮空間環境條件和月球探測任務的特殊需求,開發了發動機性能仿真計算軟件、熱環境仿真試驗等軟件,加快了研制進度,節約了研制經費。

  經過一年多夜以繼日的艱苦鏖戰,2007年底,7500N發動機基本方案定了下來,2008年4月,完成了600秒長時間可靠性試車,標志著該型發動機關鍵技術得到全面突破,轉入工程研制。

  40多歲的蘭曉輝這樣形容當時的心情,猶如在大山里迷路的孩子,終于走了出來,但回家的路還很長。

【編輯:高辰】

>軍事新聞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