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中國新聞社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科教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新綜述:中國多項空間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2003年02月21日 09:08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日電(記者孫自法)從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行完全一致的“神舟”四號飛船、從衛星回收到一箭多星……中國多項空間技術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專門從事航天器研制的高科技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今天迎來建院三十五周年,該院負責人稱,三十五年的艱苦歷程,推動中國空間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在衛星回收技術、一箭多星技術、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技術、遙感衛星技術和載人飛船技術等諸多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自行研制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該星重量還是前四個國家首顆衛星之和。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升空,三天后成功返回地面并帶回遙感照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包括三種不同類型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至今共研制和發射十七顆,成功回收十六顆,攻克了衛星變軌、防熱、減速和回收等技術難關,并基本形成返回式衛星公用平臺。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實踐二號”等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由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并成功進入各自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發射后成功定點于東經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衛星升空后即開通電話、數字傳真、圖像傳遞、廣播電視轉播,不僅實現中國通信事業發生質的變化,還使中國首次發射的試驗通信衛星就具有實用性,創下了世界通信衛星發展史上一個新紀錄。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人表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在經過曲折而艱難的探索后,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強大。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中國衛星工程技術實現由試驗階段向應用階段、由單一型號向多種型號的轉變,目前已初步形成“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返回式遙感衛星、“風云”氣象衛星、“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資源”地球資源衛星和“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等六大衛星系列,覆蓋了高、中、低所有的衛星軌道,形成小批量生產能力,構筑起水平較高、功能配套的應用衛星研制體系。衛星研制技術日臻成熟并穩定發展,衛星的可靠性大大增強、使用壽命也不斷延長,空間技術實現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的飛躍。

  在載人航天方面,中國迄今已自行研制并成功發射和回收四艘“神舟”號飛船,與載人飛行有關的功能、指標、數據都經受了考驗,特別是“神舟”四號飛船,它是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行完全一致。這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完成跨越式大發展,也為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趙建

相關報道: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已成最具實力航天器研制中心 (2003-02-20 20:19:48)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建院35周年 江澤民致信祝賀 (2003-02-20 16:49:34)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