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六月二十五日電 題:滬上大學生擇業更趨理性化
中新社記者 孫璐
今年上海市共有高校畢業生八萬三千一百二十名,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一,嚴峻的就業形勢和不期而至的SARS對他們尋找工作曾經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今據記者多方了解,經滬上高校與畢業生們“千方百計”共同努力,到目前為止,申城大學生的簽約率與往年基本持平。
高校放下架子勤吆喝
主動出擊到大企業拜訪、借用校友資源牽線搭橋……前幾年,滬上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內容還僅僅是教學生們如何推銷自己,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上海高校開始走上前臺親自“吆喝”,當起了畢業生們的“推銷員”,而用人單位則成為各高校爭奪的焦點。
上海東華大學宣傳處牟晉京老師告訴記者,日前校方特意邀請二十多家大中型企業來校作客,成立了“畢業生就業工作指導委員會”,由東華大學作“理事長”,這些用人單位都作為“理事”。這一委員會帶有聯誼會的性質,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因此建立起了穩固的關系,為畢業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相關信息。另外,學校還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的畢業生,如在上海國際時裝文化節期間,東華大學承辦的國際服裝論壇成了多方面展示該校畢業生才華的舞臺,畢業生簽約率也隨之直線上升。
畢業生轉變觀念赴外地
今年上海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個新氣象,學生們的擇業觀念更為理性化和多樣化,選擇放下上海人的身份到外地就業的人數大大增加。
據復旦大學就業指導中心有關人士介紹,今年選擇去外地就業的復旦畢業生出現了歷年來的首次增長:共有二百八十九名同學簽約外地單位,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七,其中研究生有一百六十六人,占一半多。這些畢業生中有不少是計算機、通信等熱門專業學生,還有十五名同學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
另外,去西部就業也成為上海高校畢業生熱衷的另一選擇。僅復旦大學今年就有十八名高材生遠赴云南、四川、寧夏、甘肅等地。主動要求前往西部就業的東華大學學生徐永強對記者表示,在上海人才相對飽和的情況下,到西部去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名校及緊俏專業依舊吃香
來自滬上高校就業部分的資料顯示,名校和緊俏專業的畢業生依舊是用人單位追捧的對象。復旦大學畢業生今年的就業率等同于往年,同濟大學的就業學生總數則比去年增長了近三成。一些緊俏專業的畢業生,如同濟大學的汽車、德語,東華大學的紡織工程、服裝設計等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