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7日電 26日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透露,中國小學生的太空科學實驗項目“蠶在太空中吐絲結繭”,有望在明年隨中國發射的返回式衛星上天。這項實驗今年年初曾隨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升空,但由于飛機失事,實驗的有效數據全部丟失。
據北京晨報報道,北京航天衛星應用總公司已完成了與該實驗有關的太空搭載的各項調研工作,目前正在進行航天器實驗平臺、生物箱的設計。負責此項工作的李金紅女士說,“太空蠶實驗”主要是研究蠶卵、蠶的幼蟲和成蟲等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所發生的一系列生理循環現象。在衛星運行期間,蠶所有的生長周期過程將用攝像機進行監視記錄,其中包括:蠶的取食、運動及蛻皮、吐絲結繭、破蛹、蠶蛾的運動和交配過程、雌蛾的產卵。科研實驗計劃還將對太空蠶和地面飼養的蠶的大小、蠶絲韌性和色澤進行比較,探討太空環境對改善蠶絲品質到底有何影響。
據介紹,景山學校的師生負責地面飼養蠶的工作,記錄蠶的進食量,為蠶進入太空后所配飼料量提供數據。目前,該實驗的具體環節還在進一步的策劃準備中,由于返回式衛星是無人的,所以在運作和操作上都有一定難度。(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