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中國新聞社
本頁位置:首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愛心之旅說愛心:見證人道主義呼喚的價值

2003年10月07日 23:45

  太陽星城愛心之旅采訪團8月28日從北京出發,一路南下,采訪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兩旁閃過的是高樓大廈和綠油油的田野。跨越了河北、安徽、山東三省近20個縣市,行程萬里。此時,高樓大廈依然如故,綠油油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黃。一片片望不到邊的金黃稻谷、掛滿一串串紫紅葡萄的葡萄架和一棵棵結滿了紅彤彤蘋果的蘋果樹,告訴我們秋天到了。秋天是收獲果實的季節。我們采訪團一個月來采訪人次多達數千,華夏時報、新浪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等媒體發表圖文稿件700多條、幅,也是碩果累累。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等各大媒體都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關注。這見證了鄧樸方同志20年來人道主義呼喚的價值,同時也見證了繼續大聲疾呼人道主義的需要。

  在山東,孔孟之鄉的兗州、曲阜、鄒城,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那里深厚的人道主義思想的基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戰爭迭起。孔子周游列國,大聲疾呼“仁者愛仁”、“四海之內皆兄弟”,創立了儒家學說,被尊為傳統文化的圣人。30多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孔孟思想遭到批判,經濟建設停滯不前,殘疾人生活苦不堪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給孔孟之鄉注入了新的活力。鄧樸方同志適時提出了高舉人道主義旗幟,開創中國殘疾人事業新局面的口號,很快為深受圣人文化熏陶的人群所接受。在那里迅速建立了各級殘疾人組織。殘疾人康復、就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廣大殘疾人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中國殘聯主席鄧樸方曾在那里作了“發揚人道主義,為殘疾人辦實事”的題詞。在鄒城,無障礙設計與現代化建筑融為一體,城鄉差距在逐步縮小,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同步,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精神得以充分體現,讓人感到在鄒城沒有歧視。從市長身上感到一份平等,從殘疾人身上感到一份參與,從殘聯工作者身上感到一份快樂,從健全人身上感到一份溫暖。副市長劉裕超介紹說,鄒城殘疾人事業的蓬勃發展主要歸功于從市委、市政府到企事業各單位,及從市委書記、市長到平民百姓對人道主義的認識。他說:“殘疾人身殘人格不殘,殘疾人事業是黨的事業、政府的工作。三個代表的根本在于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殘疾人是全國人民的一部分,沒有殘疾人共享的小康社會是不完整的。圣人之鄉,禮儀之邦,殘疾人事業是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在那里我們先后發表了《慈善之光照亮孔子故鄉》、《孔孟之鄉仁厚味濃》——扶貧紀實、《結窮親、心連心、同致富》——“一助一”幫扶殘疾人活動調查、《羅鵬:與命運抗爭的大贏家》、《弱視女孩的音樂夢》、《無聲世界有聲語言》、《甘做一塊補天石》等文章。

  在人文思想濃厚的黃山市,崇尚儒家文化建立起來的徽文化讓人感到黃山的山美、水美、松美、云美、鳥美、古建民居美,人心更美,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達到了和諧的化境,讓人留連忘返。黃山市副市長程永寧代表黃山市政府為愛心之旅采訪團書寫了“黃山愛滿天下”的題詞。在那里我們發表了《老嫂侍小叔四十四年情》、《江近生:助殘事業功德無量》、《愛滿天下讀黃山》等文章。

  在蚌埠市,我們發表了《五河縣遭遇特大洪災,60萬人期待救助》、《蚌埠市洪水令人揪心,殘疾人生活難上加難》的文章,記者希望通過這兩篇報道能引起社會的關注和救助,并對解決今冬明春的缺錢、缺糧、缺房問題有所幫助。記者在途中遇到了塞車現象,體驗了這一地區觀念落后,警風不正,特別是個別地方存在的等、靠、要的劣根性的一面。對此發表了《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錢》、《堵的不僅僅是車》的文章。希望得到的救助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需要的是認識上的。比經濟貧困更可怕的是觀念落后,希望人道主義思想能在這里生根、發芽、結果,也希望當地政府能更新觀念,銳意改革,帶領群眾與貧困和愚昧作斗爭,把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同步納入政府工作中,改變這個地區經濟貧困、觀念落后的局面。

  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鄧樸方同志20年如一日,呼喚人道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的成果。同時也深刻體會到繼續大聲疾呼人道主義的需要。20年來,由于鄧樸方同志的人格魅力,在人道主義旗幟下聚集了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工作者。他們像女媧補天的石頭,勤勤懇懇地工作在殘疾人事業的崗位上。讓殘缺的肢體產生代償功能,讓世界充滿愛,讓藍天更藍,讓人生更美麗。我們采訪團的每一個成員也都是一塊補天石,愿為這個世界的美麗獻出我們的愛。愛心之旅總策劃宋體金同志之妻懷胎十月、分娩在即,可他為愛心之旅籌集資金,仍毅然赴香港出差,歸來后孩子已出生三天。第六天他又陪同社科院周永琴教授到合肥工業大學進行愛心演講。攝影記者大漠為拍攝五河縣受災群眾的現場,還未來得及脫掉外衣就跳入水中。著名畫家李繁民每到一地都獻上《駿馬圖》以表達他對殘疾人事業的一份愛心。國家一級作家劉功業不顧旅途疲憊,記錄太陽星城愛心之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記者同影、韓雨亭、王琳珊、王春枝為采訪和發稿常常吃不上晚飯,工作到深夜。社科院周永琴教授為作好愛心演講,好幾晚睡不好覺。王敬博為做好聯絡和后勤保障工作,累得筋疲力盡,腿、臉都浮腫起來。同志們勸她休息,她搖搖頭,仍舊一絲不茍地工作。韓立新、李風江、陳思軍等人也為愛心之旅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用愛心互相激勵,甘愿做一臺“播種機”,將愛的種子撒滿華夏大地。

  (來源:《華夏時報》,作者:“太陽星城愛心之旅”領隊趙玉芝)

 
相關專題:華夏愛心團愛心之旅
  打印稿件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