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9日電 海關總署副署長龔正今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招待會上介紹內地海關與香港海關開展行政執法互助,共同促進貿易便利的情況時指出,內地海關與香港海關近日共同制定了統一的《內地海關及香港海關陸路進/出境載貨清單》,自2004年1月1日起在內地、香港同時啟用。兩地海關并就互認關鎖和查驗信息共享等達成共識。
龔正介紹指出,統一的《內地海關及香港海關陸路進/出境載貨清單》是根據內地海關舊版的“進/出境載貨清單”和香港“進/出境載貨清單”整合而成,共39項,其中共用部分26項,內地專用部分9項,香港專用部分4項。
龔正還稱,兩地海關就互認關鎖和查驗信息共享等達成的共識是:對于經一方海關查驗后確認載貨清單申報貨物與實際貨物相符的,施加綠色關鎖,對方海關一般不再進行查驗。2004年1月1日起,對經香港海關查驗并施加綠色關鎖的煙、酒兩項貨物,由承運人向內地海關提供香港海關查驗報告,內地海關一般不再進行查驗。內地海關明年,啟用綠色關鎖,屆時香港海關予以同等通關便利。
龔正指出,統一載貨清單、實施互認關鎖和查驗信息共享,是內地海關與香港海關同仁多年來在海關長期不懈努力的結果,開創了內地海關與香港海關在行政互助、促進兩地經濟發展新的里程碑。
統一載貨清單作業單證、實現查驗信息共享和關鎖互認的意義:適應了兩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增強了有關信息數據的準確性、有利于打擊商業瞞騙和走私活動、積極落實CEPA安排的舉措之一、拓寬了海關合作領域。
龔正談到,互認關鎖和查驗信息共享后,企業可以免于重復查驗,提高企業通關效率;節約海關資源,一方海關查驗的貨物,另一方海關不需要重復查驗,避免了資源的重復使用。同時,互認關鎖和查驗信息共享是目前國際上先進的通關管理模式,內地海關首次在不同地區的關境間實施,是在監管方式上的重要一步,為將來與澳門和其他周邊國家、地區海關的行政互助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和探索。
龔正在談到兩地海關加強雙方行政互助時回顧到,兩地海關的行政互助交往活動起源于1982年。當時主要是通過廣東分署與香港海關開展粵港兩地海關的業務聯系。隨著粵港海關交往活動的發展,兩地合作的范圍逐漸擴大到海關技術培訓、業務研究等領域。香港回歸祖國以后,1998年4月海關總署代表團赴香港舉行非正式會晤,就內地海關與香港海關的全面合作問題進行了磋商,提出了今后兩地海關的交往與互助應當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