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0日電 中國教育部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通報教育部啟動的“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在會上介紹說,該計劃的目的是將高等教育延伸到農村,盡快為農村第一線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多年來,農村生源考入大學的學生,畢業后回不到農村第一線,而另一方面農村薄弱的基礎教育使一批孩子又考不上大學。現代遠程教育技術和手段使高等教育延伸到農村成為了可能”,吳啟迪說。
她強調,“為一村培養一名大學生計劃”是中國教育部為“三農”服務的具體工作之一。
吳啟迪說,“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正處于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廣大農村,特別是西部地區,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對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她指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及其教育發展目標,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
據悉,去年年底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已經原則通過教育部等幾部委準備啟動實施的面向西部地區的普九攻堅計劃,這項計劃也同樣是教育部啟動的為“三農”服務的具體工作之一。
另悉,下周二,教育部將在四川召開會議,為農村勞動人口轉移的培訓工作進行相關部署。
據了解,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是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通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及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并集成全國農業高校和相關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及實用技術課件,通過采用廣播、電視、衛星、互聯網等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利用全國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站(點)、農村黨員干部教育站(點),將高等教育輸送到縣和中心鄉鎮的學習點,在農村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高職教育為主,每年每村招收一名大學生,培養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層次的農村實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